试论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策略

  摘要: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课堂中“随意问、琐碎问、无效问”的提问情况较为普遍,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气氛,而且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应专注于设计解决关键性学习的主问题,即以主问题设计为抓手,从语文知识角度和篇章结构角度设计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深入品味语言文字以及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语文知识;篇章结构

  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名家散文诸如朱自清的《春》、胡适的《我的母亲》等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又因其结构松散和内容灵性自由,不易被学生快速捕捉到其主旨、精髓,所以设计出适合散文教学的主问题,进而引领学生统摄散文内容,为学生建造一条散文学习的梯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主问题正是用提问或问题的形式把文本的教学情境下的语文核心知识转化成学生的学习任务,但课堂学习各阶段的任务不同,主问题设计也就不尽相同。

  一、从语文知识角度设计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语文知识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必要储备。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利用语文知识作为铺垫设计主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在感知和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赏析和品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深入文章内涵的同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修辞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寄情的美文。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修辞的手法去描写紫藤萝的恣肆风流但又端庄淑雅,耐得住寂寞的生命张力独具特色。因此,本文的主问题可设计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表现紫藤萝之美的语句,说说你认为紫藤萝美在何处?为什么?”如此的主问题设计既可让学生从修辞角度关照文章语言,又可让学生由花及人,悟到作者在紫藤萝花身上赋予的特定情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因此,修辞——课文内容的外衣、作者思想的钥匙是主问题设计的来源之一。

  2.主旨句

  杨绛的《老王》在文章中含蓄地提出了关心像老王这样生活悲苦又老实厚道的不幸者的社会话题。于是在课文最后有这样的主旨句呈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由此,可设计主问题“在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了老王的不幸?为什么?”。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人物描写的语句明确老王是个善良、厚道、为他人着想之人,又能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美好品质的小人物却遭受身体疾病的摧残和悲惨命运的重创,从而能顺理成章地理解作者对老王这类不幸者的愧怍之情,把握主旨。

  3.关键词句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奇山和异水。解析文本时可抓住文中首段末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进行本文的主问题设计。“奇和异”两个字高度概括了富春江山和水的特点,总领了本文下面两段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针对第二段时可设计主问题:“根据具体语句赏析水异在哪里?”;针对第三段时课设计主问题:“根据具体语句赏析山奇在哪里?”。由此,学生可在教师设计的主问题的引领下感受到了水之异和山之奇的景物特点,同时把握了课文清晰的结构层次。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探寻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以此作为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如此能收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从篇章结构角度设计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一个优秀的散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之前头脑中已然形成了其作品的结构层次。对于每一部分的设计与安排都带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从篇章结构标题和整体的行文思路设计学习的主问题可以便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设计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写作意图的高度提炼,由此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快速走近作者,了解内容。

  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描述了作者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由此,可判断“我的母亲“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学习的重点,并且这一人物形象需在事件整理中进行把握。那么,本课的教学主问题可设计为“文章围绕我的母亲写了哪些事情?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这个主问题的设计紧紧抓住在标题指引下,在具体事件中的我的母亲为我恩师、慈母、严父的性格特征,将我的母亲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展露无遗。

  2.从行文思路入手设计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立足于行文思路去设计主问题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特点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收到一线连珠的效果。

  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写作角度独特,结构精妙,文章前半部分体现了作者笔下富有赤子之心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了再做,做了不说的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文章后半部分则体现出了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革命家、民主战士的形象。所以,本课的主问题可设计为第一“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第二“为什么先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后写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这样的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考前后两部分是存在递进关系的,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现实政治,改造国民精神世界的爱国思想。让学生在一定高度上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而提高整体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这样的主问题设计策略,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主问题的引领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走进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章林华.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的设计和思考[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3)

  [2]邵军.一瓶一钵足矣——试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的设计[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3]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03(5)

  [4]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08.(3)

  [5]郭艳.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董燕萍.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王云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