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

  摘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是语言学习的丰富资源。新课标肯定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作用,古诗词阅读材料的数量和内容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策略;探讨

  古诗词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启迪心灵,感悟人生真谛,陶冶情操。然而,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1.随意性、肓目性极大

  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有的教师急于求成,肓目性、随意性极大,山洪暴发式的背诵,不管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一律天天一首。信口开河式的解答,有的教师没有精心准备,课上随意提些问题,敷衍了事。填鸭注入式的讲述,有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时间。囫囵吞枣式的直译,有的教师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ok了。

  2.教学方法不合理

  有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欠佳,不合理的方法导致小学生的厌学。古诗词教学一定以学生为本,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考虑学习实际情况,导致小学生学习古诗的障碍,古诗创作于遥远的过去,社会环境、生活特点、语言习惯根本不了解,内心深处感觉和自己的生活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无法理解及接受。

  3.家长的错误引导

  无须讳言,一般情况下,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精华成了孩子们的学习“对象”,然而,由于年龄小,有的语言、事物根本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并且他们也不理解自己背了有何用?背不下来,背不好,会遭到父母的训斥,这让孩子们对学习古诗词讨厌、厌烦,对学习古诗词渐渐失去了兴趣。上学后,学习古诗词就会厌倦,产生厌学心理。

  二、对古诗词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规定一至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一百六十篇,附录列出七十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我国古典诗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博大精深。大量古诗词的诵读,启迪学生的灵感,增加原创力。古诗词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诵读中可以感受诗人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感世界与健康的人格,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1.开阔了视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是古诗词的特点,学习时一定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奥妙之处,自己去理解和领悟,这就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陶冶了情操,再现了生活美

  生活的美、自然的美、艺术的美是古诗词反映的内容,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小学生感受到了美的教育,培养和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3.领略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诗歌文学样式独特,言简意赅,富有强烈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犹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独特的个体情感体验,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诗人的作品,感悟不同诗人的风格,领略诗人的人格魅力,借鉴经验,完善自己的人生。

  三、几点对策措施

  通过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古诗素养,提高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吸取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1.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习诗词的欲望

  植物生长于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动物生活于广阔的天地里尽情驰骋,一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由发展的空间,尽显自己的个性。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乐园中随意采撷,有滋有味地、有意识地学习。同时,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敢说敢想,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师讲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学生就会陶醉并沉浸其中,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兴趣在不自觉中被激发。

  2.运用多样的方法,培养感悟诗词的能力

  背诵古诗文、积累语言材料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内化与运用这些材料,是教师追求的更高境界。古今语言的差异,时代的变迁,形成诗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古诗词高度概括、精炼含蓄造成小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必须符合学生特点,在快乐中对诗词理解,培养一种感悟诗词的能力。

  吟出诗的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展现方式是诵读。有感情地吟诵,体会出诗的真味,入境入情。

  唱出诗的韵味,语言凝练让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运用表演。讲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同学表演出两个人在即将分别时的依依惜别的情景,感悟深情,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俗话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教师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灵气,惊叹诗的神奇。

  结束语

  一首好的诗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描述。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身体力行,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让古典文学精华融于他们的血液之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之中,乘风破浪,得到一种享受,一种积淀,心灵与诗歌的碰撞。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鲜活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余忠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03:94-97.

  [2]周翠华.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艺术探究[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2:31-32.

  [3]支娟.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15,02:43.

  [4]孙金凤.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吉林教育,2015,Z1:100.

  [5]陈琼真.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吉林教育,2015,13:110.

  [6]司正权,陈丽.新课标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和探索[J].语文学刊,2012,12:138-139.

  [7]牛淑巧.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快乐阅读,2013,06:104.

  [8]魏小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15,49:26.

  [9]徐强.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80:42.

  [10]张亚平.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J].快乐阅读,2011,22:180-181.

  王艳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