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作法——探小学数学教学之路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动脑筋,课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09:54
摘要:兴趣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的首要教学方向,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趣作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小学数学;玩学结合
身处教学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经常听到小学生们哀叹,“唉,又上数学课,真没趣,尽是些符号,枯燥……”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学习态度,我动脑筋,想办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受到了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一、现学现用,立竿见影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学现用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能将所知识应用于其所处的学习、生活中,能真正应用,具有“实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示范引导,能立刻实际应用,具有“时效性”。
如,在教学比较数值大小这一知识点时,我便把教学安排在体能测试结束后,利用学习的体能测试数据,让学生模拟计算,制作本班的体能测试数据排序表。因为内容实用,每个学生都显得十分积极、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该课例还同时提醒并督促学生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又例如,在教学《利息与利率》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我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了这样的课例,小红现有压岁钱1000元,把这笔钱在银行中存定期1年,银行利率为3.5%。问存款到期时小红一共能收到多少钱?现学现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现学现用正是数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具体体现,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对于学习改变的的强大魅力,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从不乐意学、不想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二、玩学结合,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是只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和机械地记忆现成的结论,而更应该让学生亲身参与,激励主动思考。要把握好课堂时机、适时、适当地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良性的循环。
玩,孩子们的天性,儿童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本领。但是信息时代下,大量的电子产品充斥于小学生的生活中,电子游戏已成为小学生们课后游戏、玩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电子游戏的盛行也是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头痛的问题,一方面担心游戏过度会损坏孩子视力,一方面又担忧孩子沉迷游戏耽误学习。但是游戏又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此,我把握课堂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我在小学教学教学中使用教学游戏《投弹小子》来训练小学生速算,投弹小子要求游戏主人公在投弹后必须迅速完成若干到简单的两位的加减法,答对的可以离开投弹现场,避免主人公被炸的厄运。这类小游戏可以训练学生速算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灵敏度和反应力。通过游戏,让学生发现要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先练好快速的心算方法,这样学生亲身体会到练好算法的重要性,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时,我再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使学生学得更认真,更扎实了。
三、任务驱动,探究发现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极强的学科,学生习题操练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发现经过较长时间的课堂讲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下降,计算的准确率也会降低。对此,一方面,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胆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对任务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索,给予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推行“发现式”教学。另一方面,我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练习时间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每亲自参与某一问题的解答,熟练掌握了数学知识点,就会增添一份喜悦,使得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热情。
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是将教材中的某一较大的章节设计成为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这样教材中的每一节就会由几个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小任务组成。如在学生完成长方形和圆的面积的知识后,我设计了为学校设计一个小型运动场教学任务。要求:运动场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长方形的长边作为直线跑道的长,长方形的宽是半圆的直径,最终让学生画比例尺是1:1000的操场平面图。这个综合的课例,既让学生复习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又让学生巩固了长方形和圆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不断思索实践。
四、尊重学生,激发创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受定式思维的束缚,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材中规定的方法与步骤解答习题与问题,对于没有按要求进行解答的,往往将其定性为不及格,并要求学生赶紧“改邪归正”。这样的处理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在不解、不满或者隐隐的内疚中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并会逐渐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出发,以激励引导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我在教学《体积》一课中,要求学生设计出一个长方体鱼缸并计算鱼缸的体积。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原本只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画法和体积计算的方法。可最后检查学生的作业时却发现,有几位学生画的鱼缸并不是长方体的,而是圆柱体、球状甚至是不规则的形状。按照教学惯例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对这些学生“离题”的学生作业进行批评和纠正。但我并没有责怪,反而很高兴地对全班同学说:“有几位同学的鱼缸十分特别,我很喜欢,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想出画这样的鱼缸的。”这几个学生原本以为我会批评,听到我肯定性的鼓励后,纷纷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自己家里的鱼缸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在商店看到过;有的说,自己就喜欢这样的鱼缸……听完之后,我又接着引导:请这几位学生在鱼缸旁边画一个盛放鱼饲料的长方体容器,请班上其他同学画非长方体的其他任何形状的容器。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构思、主动创造,最后此课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学习形状的画法,为其他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自身积极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用认真的态度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增加学习动力和情趣,产生不断上进的信心。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推陈出新,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快乐,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永学.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6)29-30.
黄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