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为幼儿教育是启蒙幼苗,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积极探索,遵照儿童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需要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主动地去适应幼儿。

  一、尊重幼儿的人格

  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放手让幼儿去想、去做、去说、去动,即使他们没有尊重游戏的规则或活动要求,教师也不应该简单的批评指责,而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把幼儿当作朋友,说说“悄悄话”,讲道理,甚至还可以让幼儿讲讲他们自己的理由,从而沟通感情,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次活动课,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两个塑料小球,当活动结束后,收拾活动用具时发现少了一个。这时,我没有着急,也没有发脾气,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是不是你们玩得太开心了,玩具掉在自己的口袋里都不知道,玩具少了,我们下次就不能玩了,大家仔细找一找。”于是孩子们纷纷摸自己的小口袋找玩具。这时候,一个幼儿说:“老师,玩具掉到我的口袋里了。”在自由活动时,我和这名幼儿说起了悄悄话:“孩子,玩具怎么掉到你的口袋里了?”孩子说:“我喜欢这个玩具,想要带回家,让妈妈给我买一个一样的在家里玩。”我告诉这名幼儿,喜欢这样的玩具,可以告诉老师,在老师知情的情况下才可以带回家让妈妈照样子买,孩子高兴地点点头。我从“情”字入手,用真诚的爱和巧妙的教育技术,维护了幼儿的自尊。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主要靠兴趣去引发,只有使教育活动的趣味和自主性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合力作用,才能真正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我在教学“认识手”的活动中,用线绳把手指一个一个地套住,一边套一边说:“我套住了大拇指,我套住了食指……”游戏的趣味性紧紧抓住了幼儿的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我继续表演说:“看看哪个手指跑了?”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说:“小拇指跑了,无名指跑了……”由于兴趣盎然,孩子们也跃跃预试,想自己玩玩这个游戏了。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地学会了知识。

  三、为幼儿提供成功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应当“先领后教”,而不能简单的向幼儿灌输知识,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幼儿,提供成功的机会就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快乐,才能使他们增强兴趣和信心,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例如:在以学会使用筷子为目的的夹球游戏中,我不是一刀切的全部使用玻璃球,而是也准备了海绵球、纸团等,使学习困难的幼儿也能获得成功,结果是孩子们玩得都非常高兴,都从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发展。

  四、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极富于联想和想象,而这正是创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为幼儿设计的各种活动时,要给他们留出创造的余地,充分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如在染纸活动中,为使幼儿能自由探索和创造,我在地上铺上了报纸,准备了各种颜色,在对幼儿讲了折纸方法并演示了染法后,便放手让他们活动了。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演示,想出了许多不同于老师的折纸方法,并染出了各种色彩,十分令人振奋。由于这项活动使幼儿摆脱了束缚,他们边折、边染、边交谈,既轻松又活泼,连平时学习困难的幼儿也同样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

  总之,树立幼儿是教学的主体这个指导思想,理顺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在教学要求下强制幼儿去适应教师的陈旧的教学关系,使幼儿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程志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