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摘要: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兴趣

  一、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从自我做起

  要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自我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在教学时才能从整体出发,能够把握好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有所侧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其次,清晰明了的讲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减少或避免用模糊和混乱的语言教学,努力做到教学语言的清晰明了。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一方面应该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二、擅于设问,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要从学生入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擅于创设问题情境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从一定的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之后,进而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掌握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擅于创设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之后再开展积极合作,最终得出结论。如笔者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就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使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一张报纸对折30次之后,纸的厚度大概是多少?对折100次之后又会是多少呢?学生纷纷在下面进行猜测并发言,最后笔者告诉学生,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学生们都非常吃惊,因而迫切地想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于是,笔者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报纸对折后的厚度。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复杂的问题通俗化、趣味化,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同一门学科有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感到疲劳和紧张,学习效率就越低,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主导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并及时发现知识疏漏,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将注意力从教师的语言转移到讨论过程等等。

  四、采用班内分层教学

  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承认各个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和指导方法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首先,对学生分层。对学生分层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应该提前让学生了解到分层教学,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并综合学生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其次,对教学内容分层。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之后,就必须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分层。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教师一方面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将知识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分成若干层次;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围绕各个层次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使得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有专门针对后进生的教学内容,有专门针对尖子生的难点疑点,使课堂教学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得到进步。

  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认识误区或者认识不够充分的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使学生对该问题的印象更深,对该问题的理解更透彻,并为学生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逐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一道判断题,题目是:如果5x<0,那么x∈{xx|≤0}。当时,有大量学生将这道判断题判为“错误”,他们认为:如果5x<0,那么x肯定是负数,只会小于0,不会等于0,因此不能用≤号。通过对这道题目的批改,笔者发现大量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如不带学生走出这一误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将会遇到很大的认知障碍。于是,笔者认为有必要专门为学生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笔者在黑板上写下这道题目后问学生这道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大多数学生仍然回答应该是“错误”。此时,笔者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问学生:“1<2这个命题是否正确?”学生都能很轻松地回答“正确”。然后笔者进一步将问题深入,又问学生:“那么1≤2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此时,部分学生陷入沉默,开始思考,另有部分学生经过片刻思考后回答“也正确”。然后,笔者就将刚才的两个问题与那道判断题联系在一起,向学生讲解:“刚才一些同学的回答没错,1≤2这个命题也是正确的。因为1也在所有小于或等于2的实数的范围内。那么,既然1≤2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刚才那道题目中,x≤0这个命题是否也正确呢?。”一些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出了正确答案:“应该也是正确的。”此时,笔者进一步讲解:“回答得没错。在刚才这道题目中,虽然x是负数,但x也在所有小于或等于0的实数的范围内。所以这道判断题应该判正确。”如此,学生们恍然大悟,立刻理解了这道题目,为以后解答含有类似内容的题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优化教学评价

  关于教学评价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时,除传统的以成绩为准外,还应将意志、态度、能力、作业等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元素,以对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多元化评价。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指出学生的问题具体出在哪儿?好在哪儿?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资源的一种。具体来说,要求数学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其“爱心”的基础上,坚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原则。对于学生良好的表现多说一些赞美、肯定的语言,如“好极了”、“不错,加油”、“我相信你”等,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而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更要求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其爱心、耐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批评,并帮助学生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改正错误的有效做法,给学生以鞭策和反思。

  程何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