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摘要:新的世纪将是由工业经营转向知识经济迅速转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快速转型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与市场需求和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和误区。本文将主要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找寻其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个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误区;建议

  会计是商业的语言,通过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传递的信息,有助于广大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以便于其做经济决策。然以往因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与法律规定等有所不同,使得各国的会计制度与准则亦存在着差异。如果能够采行一套全球共通的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不仅有助于企业外部的使用者阅读比较,亦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沟通且降低跨国企业的财报编制成本。会计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的会计和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准备,以及为学生有效地处理他们成为专业上的实用人才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做个尽责的公民所遭遇的问题做准备[1]。

  一、现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与误区

  1.重视职业资格获取,偏重专业教育,忽视人文关怀

  会计教育的目标不是训练学生进事务所时,成为会计专业人员,而是使学生具有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的竞争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是商业职业教育明定的教育目标,但以往会计教育一直以来重认知与技能教学,轻情意的培养,只偏重规范的说明、法条的讲解,忽略实作内化的过程[2]。

  但对高职生来说,如果相关的商业会计法规及商业相关的背景知识未具备的话,对于会计学的学习是很吃力的;另一方面对会计教师而言,因学生未具备此相关背景知识,教师需再利用课堂时间,详加解说。但老师又担心教学进度赶不上或学生练习次数不够,因此有些教师就只上会计课本的内容,忽略了建构学生的背景商业知识,以至于学生常会有一些概念上的迷失。

  2.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现行会计教育课程过分注重会计技术知识的教导,且上课多为教师单向讲述,强调记忆、背诵及学生学习教科书习题演练为主,缺少学生参与式及师生交互式的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如此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已行之已久,非但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造成低意愿与低成就的恶性循环,甚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甚至师生冲突[3]。

  3.课程与实务相背离

  高职会计教学是以职业学校课程纲要为依据,目前正式启用的职业学校课程纲要,会计课程纲要与IFRS间仍有差异,显示课程内容与实务脱节。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做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以企业的观点探讨大学会计教育的缺失。经调查整理发现,学生认为目前的大学会计教育缺失有不重视企业生存技能、课程与实务脱节、过时的教学方法、过于依赖教科书、课程设计缺乏弹性、不重视沟通技能和学生太消极及被动等。基本上这种脱离现代经济教育模式,忽略了会计教育应向企业转向,因而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选择和工作适应性。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困境和误区需要我们直面以对。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让学生的学习意愿提升,能主动的建构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能做到“快乐学习、学习快乐”,有成就感;高职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既兼顾教学进度及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又能体现自身职业教育的特色,且与企业会计实务和岗位关系密切,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急需探讨及解决的困境。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1.尝试理实一体教学,提高学生会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复杂多变、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等,在面对全球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传统经济下的会计理念与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的需要,由于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崛起,造就了科技技术的革新、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会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会计教育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教育目标的不明确,使得会计教育过于片面强调会计人才的专业化,而轻视学生表达能力、实务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等培养。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职业会计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议今后实践教学内容应进一步拓宽到其它类型的企业,不同的财会业务,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理论和实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毕业后迈向社会时,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2.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然而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提供会计专业界未来的人才,而从事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良机,更关系整个专业未来的发展与前途,在迈向二十一世纪之际,我国会计教育在现行体制基础下,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否能符合知识经济及信息科技化时代要求的“通才”人才所应具备的技能与素质,如何改善会计教育的质量,以培养会计专业的继承人选,实在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及会计专业人士深思。作为未来的会计从业者,他们是需要透过环境的磨练、机运与自身的学习、努力方能有成;高职会计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专业学习视野,同时培养他们对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会计事务的认同和动手操作能力。加上图、文、声的立体教学效果,让课堂更加生动、逼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的枯燥、单调、呆板,有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目标主要是培养出能够服务于时代的会计工作者和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并能学会会计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不断增强社会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这些层面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开展和深化校企合作,鼓励社会参与,及时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校企间的人才互动、交流、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教材研发,共享教学成果,把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进行有机对接,合理融合,从而真正达成学校、企业、社会“三赢”的合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郝琳.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研究现状和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209.

  [2]王夏静,翟翠娟.高职会计专业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6:85-86.

  [3]易梅香.试论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246.

  欧阳志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