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4:37
摘要:结合医学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探讨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明确课程内容、目标、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并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评价,希望能为医学职业教育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引言
医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业绩。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应该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推动课程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提高医学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
课程教学对医学职业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更好开展教学工作,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设置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合理设置课程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更好组织教学工作,培养优秀人才。目前,医学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护理、医疗美容技术、医药营销、医疗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英语、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等。这些课程在组织课堂活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课程目标。医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医学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综合水平,增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教学中以该目标为指导,合理组织课堂活动,促进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课程特点。目前医学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考虑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生将来工作实际情况,将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同时也体现教学发展和创新,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更好走向工作岗位从事自己的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4.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逐步实现方法的创新,任课老师注重思想观念更新,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的主体作用。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并将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5.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改变以前将笔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平时测试成绩,并加强实践环节考查。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重视学习过程、实践环节考查,更好引导教学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医学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整个社会对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适应这种需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1.根据课程单元思考教学,拓展教学空间。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职业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考虑人才培养要求,对各单元课程内容设置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安排,实现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的目的。一些任课老师习惯对教材知识进行精细化处理,导致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按部就班,课堂教学变成灌输式,束缚学生思维,制约课堂活动有效开展。为转变这种情况,应该坚持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对医学职业教育重新审视,从整体出发,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方法,调整课堂组织形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实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结合课程单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方法。做好备课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实现优化教学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备课时,根据教材篇目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方法等,优化每个单元的教学方案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合理安排,做好准备工作,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和要求。
3.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更好适应工作需要。为创新课程设置,应该综合全面做好课程调查分析工作,就整个社会对医学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置等合理安排,然后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推动医学职业教学改革,需要明确教学方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综合全面做好调查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医学职业教育应该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考虑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之后,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从而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让学生为整个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4.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评价体系。任课老师应该注重总结教学经验,优化课程教学,增强任课老师课堂活动组织能力,重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从而更为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改变将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进步幅度,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其他同学、任课老师,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更好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为促进医学职业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规范和引导教学工作,提高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辉.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0),47-49
[2]李雪飞,韩英.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75-76,89
[3]张军,李艳.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16),51-52
刘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