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造就创新型人才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09:32
摘要: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和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
自主学习,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和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或者阅读教材获得知识,进而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多彩的消费》一课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收集有关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尝试着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中的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1]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不仅指要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还要有独立的思维方式、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
生活方面:功课再忙,也要利用适当时间,处理个人生活中的杂务。学习与人交往,学会融入集体,为将来融入社会积累经验。
学习方面:要养成善于读书、勤于钻研的好习惯。学会围绕课业查资料,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以利于学生理解课业,独立完成作业,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思想方面:除了学好思想政治课和有关课程外,还要关心时政要闻,关心国家发展,关心世界变化,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
3.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可终身受益。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只有真正读懂教材,才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否则,就无法深刻理解课本,无法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例如,教师可以先列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或者让学生通读课本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和重要观点,并找出存疑。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提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本内容,形成真理性认识。例如,在教学中、在课后阅读中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学生可以先自己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如果无法解决,就可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交流。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让自主学习富有成效。
4.培养良好的悟性
所谓悟性,就是对问题的实质能较快地、准确地反应出来,或者能较快地找到正确的对策。一个悟性良好的人,对于自然、社会现象及发展规律都能较好的把握。其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勤奋学习各科知识,反复实践,耐心观察,用心研究,融合形成自己的“主见”。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联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做好以上几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基本条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就打通了通向创新的通道。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很多,除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探索精神等因素外,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都是十分重要的。[2]
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很多特点,如:好奇心强、思维灵活、勤学好问、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等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需要引导学生突破“惯例”,建立创新思维模式。培养一批训练有素、乐于探究事物奥秘并形成习惯的人,需要学校和社会为中学生创办更多适合他们兴趣的活动园地。如:科技图书阅览室、科技制作室等,还可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时政小论文评比等。通过这些园地和活动,并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反复练习、不怕挫折,才能使他们的意志和技能得到磨练和增长,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践行中体会、梳理、总结,再结合新环境、新背景、新事物的特点,进而形成新思维、新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青年一代的创新能力得到蓬勃发展。
总之,对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中学生刻苦学习、积累知识、勇于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转变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就一定能为国家造就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继华等《陶行知诗歌歌曲集》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
[2]江泽民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黄妍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