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礼仪教育 规范行为习惯 为学生一生幸福铺路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礼仪教育,规范行为,习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13:36
摘要:中华民族历来以“ 礼仪之邦” 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加强礼仪教育,规范行为习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立世为人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礼仪教育 规范行为 习惯
我校以“文明礼仪四进活动”为契机,确立了“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生活至美”,“为学生一生幸福铺路”的办学思想,提出了打造“真、善、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德育处根据县教委部署的“礼仪四进活动”结合本校生源复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多的特点,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以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强化训练为抓手,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将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清幽,书香浓浓,礼仪蔚然成风,取得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双丰收。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现将我们的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找准定位,确立目标,统一思想
我校原是一个社会声誉不好,学生只有几百人,重高升学率不足百分之一的薄弱学校,现在有学生三千多人,重高升学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县第一,这一转变凝聚了初一中人的心血和汗水。但当学校规模和教学质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何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将学校办出特色,这是新一届领导亟待解决的难题,校长组建了调研班子,通过深入调查,广纳民意,仔细分析,最终确立了“为学生一生幸福铺路”的办学思想,“敬德修业,励志勤勉”的校训,“教学相长,水到渠成”的教风,“学思结合,水滴石穿”的学风,打造具有“真、善、美”传统文化特色的品牌学校。决定把学生的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放在首位。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要做到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上、下齐心,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已经形成。
二、抓训练袁重监督,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礼仪行为
规范的养成
1.狠抓礼仪常规训练,让遵规讲礼成为学生的习惯
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而习惯的形成又在于训练,它的特点是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使遵规讲礼成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抓好这项工作,我校把开学第一周统一为行为规范教育周,对旧生进行常规教育,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为了把入学教育做好、做实、做有成效,学校还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公民道德纲要》为依据。制订了《学生管理条例》,编写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学生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制订了学生行为“十要”、“十不准”、课堂、就餐、就寝等要求,要求学生熟读、熟记、速用。并对各种行为规范进行训练。通过礼仪知识竞赛、考核,验收过关后才开始上课。故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全县“礼仪进课堂”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更趋完善,在教材和师资上有了保障。使礼仪教育和训练成为了一种常态。
2.抓管理强监督重矫正促进文明风尚的形成
我校全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对学生、老师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并曝光,促进同学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互相监督,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同时,学校德育处根据学生监督发现的不文明行为定期总结,有针对性地开展五个不文明行为(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扔纸屑、不讲礼貌)整治,对极个别习惯、素养较差的学生进行专项教育和训练,促使文明风尚的形成。
3.以活动为载体,将礼仪教育渗透在活动中,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
班团活动是学校进行礼仪教育的主阵地。班团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时机,活动对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班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在活动中我们把礼仪教育与感恩教育、进取教育有机结合。此外还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讲故事、访问模范人物、知识演讲、竞赛征文等活动,全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周带学生上街参加文明劝导体验活动一次,家长学生互动活动一次,假期体验作业等。通过这些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4.树立典型示范,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们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质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①名人示范。我们通过文化橱窗、宣传栏、走廊文化、校园广播等宣传文明礼仪的典范,并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的事迹装裱上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②教师示范。抓师德形象,文明施教,关心热爱学生,良好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培养好学生的思想品质,使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养成现代文明举止,树立刻苦、踏实、严谨的学风。③家长示范,每期每班评选1 位家长礼仪之星。通过家长的示范影响带动学生。④学生示范,每期各班评选3—5 名文明之星,让学生向他们学习并对照礼仪要求说一说,练一练,评一评,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
三、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我校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学生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敬德修业,励志勤勉”八字校训,门厅是师生箴言和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礼仪三字经,走道悬挂名人名言、道德模范、体艺明星、航天英模、科学家的成功事例、礼貌用语宣传牌等,教室两侧空坝布置文明、安全、校园名星等橱窗对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美,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说话。我们紧紧抓住舆论宣传,利用广播、板报大力弘扬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养成。
四、检查督导全程渗透,强调学生自我教育遥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设立了行政督导岗、“教师”值日岗、团委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通过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在督导过程中,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育情的办法,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礼仪养成教育中,我们坚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学科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授课时力求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在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聚合礼仪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五、严格考核评比,有效地激励学生自我完善
在礼仪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要进行考核,量化评分,通过自评、互评,每周各班都要评选文明之星,每期学校评选10 个学校明星。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明礼仪知识来评价他人,约束自己,进行对比教育。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事事处处按礼仪常规要求说话、办事,在校做文明学生,在社会做文明市民。我们还构建了三结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紧密配合,为学生良好习惯和礼仪的形成营造氛围。同时,我们还与家长签定了文明家长协议书,举行告别不文明行为的宣誓活动,充分利用家访、家长来校的机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请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打分。通过考评,让学生对照考核内容,明辨是非,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和进步,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下决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我校通过礼仪教育,促进了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逐步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进而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高位走强,学校声誉和影响进一步扩大,为我校打造一流的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播种行为,“为学生一生幸福铺路”。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