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素质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摘要:高职教育必须突出职业特色,只有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深入融合、校企对接才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教学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直接将企业需要的技术讲授和培训搬进课堂,强化教学监控与管理,大大加强了专业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素质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专业教学 职业岗位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我院开展与企业联合的“订单式”“冠名班”培养,直接将企业需要的技术讲授和培训搬进课堂,大大加强了专业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素质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一、校企合作实施方式

  以我院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简要说明校企合作实施的主要方式如下:

  1、成立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精密机械技术专业及课程特点,聘请天津海鸥手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专业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研讨,对一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查找不足,调整和完善相关计划,保证教学与企业需求同步。[1]

  2、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原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保障制度与实施措施,通过“现代—海鸥”育人共同体,大胆构建与实践符合本专业现有条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校便与企业师傅签定“学徒协议书”,学生三年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伴随、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师傅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车间或企业实习岗位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师傅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指导融入现代钟表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强化钟表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多证书毕业,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手表装配和维修等岗位高端技能人才。

  3、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4、轮岗实训模式

  学生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养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自动车床操作、数控车床操作、数控加工中心操作、手表装配、质量检验等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实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培养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岗位的实战能力与竞争实力。

  5、顶岗实习模式

  第6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学生在轮岗实训过程中的表现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完成毕业综合实践,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6、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和职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由学校负责完成,职业技能学习领域(包括轮岗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没有企业参与教学的职业教育是落后的教育,学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步就班的实施教学,实践和实验教学设备陈旧,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跟不上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造成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出现了真空地带,导致了人才供应数量、专业类型、人才规格层次无序的状态。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展“订单式”“冠名班”教学,学院与企业评选优秀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专家团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2]

  2、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创造力。

  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生产实践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同时,也把在实践中的体验进行理论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

  3、有利于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高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内设立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在企业创设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在校企合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施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一是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二是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以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职业院校本身也要转变观念,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4期

  [2].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

  孙丽丽,女,1976年11月出生,出生地山东省青岛市,现就职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从事数控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工作。

  孙丽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