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摘要:“研学后教”是新课程,新思维,新理念下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的出现改变多年以来的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个人展示,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问题。课堂已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见解的地方。“研学”--教师简明扼要说出研学目标,提出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提出思考题,进行指导。后教“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习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解释。

  关键词:研学 后教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

  “研学后教”是新课程,新思维,新理念下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的出现改变多年以来的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个人展示,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问题。课堂已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见解的地方。[1]

  一、那么“研学”从何入手

  “研学”--教师简明扼要说出研学目标,提出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提出思考题,进行指导。

  1.研学法。心理学家皮亚杰[1]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就必须研究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多地领会到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教师走向主导、学生走向主体。

  2.学生自学。教师给学生自学提纲,为学生谋划自学的策略,有自已的自学方法,渐渐形成习惯。如我在教授小数点移动一节中,有一条题目是这样的:把10.372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向右移动三位所得到的数分别是多少?我向同学提问了,虽然问题不算难,但举手的人不多,不活跃。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让6个同学分别拿着103723其中一个数字,再找1个同学拿着一个小数点听着我的命令在他们当中移动。移动得对的,就给他那组加分。由于可以玩游戏,同学们一下就热闹起来了。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3.研学稿的编写。研学稿是推行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学为例,不是一般简单罗列过程,而是从复习到引入的过渡,采取对课本重点公式,解题过程的理解,让学生立足课本,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生在自学中不仅对重点公式了解,而且理解解题过程,因而做起来更有兴趣,效果也更好。总之,编写研学稿不能照搬他人,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吸收学生意见,反复修改,达之优化。[2]

  二、如何“后教”

  “后教”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习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解释。

  1.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奥苏伯尔[3]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例如:三年级“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一知识点,教材给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人物并配有图画,四幅图讲的是师徒四人吃西瓜的小故事,结合故事与实物,每个学生都可以容易的理解0÷3=0这一结论。这些都可以由学生进行说、进行交流,以调动小孩子的学习热情。但终归要总结归纳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中“任何不是0的数”上。作为老师,当然可以让学生熟记这一要求,并进行类似“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的判断练习。但这样的话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处理。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几个旧的知识点的集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源泉。生生互动,精诚合作,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学困生弄懂教学内容的疑难,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如理解“小数除法的余数”,9.8÷0.6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6余数是2,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6余数是0.2,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的问题:这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6,余数是2还是0.2?教师不用回答学生,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思考、辩论、验证。终于统一的意见,确定余数应该是0.2,并说明了理由:①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2在十分位,所以表示0.2。②通过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也可检验出余数是0.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既深化了知识,又使思路变的清晰,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索性地解决问题,启迪探索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3.生教生

  3.1生教生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和更正。

  3.2生教生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教师可指定个别优生给予辅导,优生与学困生配搭同坐,结成帮扶对子,共同进步。[3]

  研学后教是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和思考。虽然传统课堂教学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兼容并包。为学生学习研究腾云更多的空间,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业成长,让“研学后教”真正从校本走上教台。同时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校长阅刊2006年05期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

  [3]《学习理论和课堂实践》(967年)

  梁桦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