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老师和学生是学校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二者的关系也应该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学校关系。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看来是盲目尊从,不和谐的现象呢?其归根结底是时代在发展,旧有的家长式的师生关系不适应现代教育和谐需求的缘故。这种现象有时会影响到班级和学校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至关重要的新课题。

  关键词:构建 和谐 新型 师生关系

  一、构建和谐尧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需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优质、高效的教育目的。相反,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距离日益疏远,或者发生矛盾,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学生的思想品德会扭曲,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方向。所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已成为现代教育者新的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构建和谐尧新型的师生关系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新型师生关系提倡师生间平行、双向的互动行为,而这种行为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民主,师生角色、地位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待遇。而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学生,对优生和差生要一视同仁,在人格上要平等尊重。学生都有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的思想心理,给学生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学生有质疑、问难、表达意愿和答问的权利,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参与权、发展权,不可随意将学生逐出教室,或者把学生划在某个圈子之外,剥夺其学习权、参与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存在,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和提倡学生的自由探索,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2.建立师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不主动探究学习,教育教学活动就很难顺利进行,那么,学生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西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还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可以凭自己的敏锐、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影响教师。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和生硬枯燥的“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成为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教师像产婆,帮助学生自己生出智能来。”反过来,成功帮助生出智能的学生越多,产婆的经验就越丰富,就越有品牌。同样,学生能够成就名师,真正的名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平等协作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达到教学相长,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西方建构主义的广泛重视。

  3.建立师生相互关爱与信任的亲和关系。

  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信任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和谐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了解学生、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寄予好的期望和信赖,并且把“一碗水端平”,公正无私,不偏爱,让阳光洒进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老师也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热爱,老师的学科自然会得到学生的喜欢。

  4.建立师生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朋友关系。

  许多学生一个学年下来没有跟老师说过一句话,更谈不上交流,老师也叫不起学生的名字。有的学生很想与老师交流、沟通,但由于自卑、虚荣、怯懦等心理负担而对教师敬而远之。尤其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半成人状态,在人际交往,特别是跟比自己强的同学或老师的交往中,这种自卑、虚荣、胆怯等心理的存在是普遍的。据一份调查资料表明,80%的学生是赞同通过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消除心理负担的。由此可见,交流与沟通在融洽师生关系方面的重要意义。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包括思想、情感、学习、生活和心理等诸多方面,但需要找准切入点。交流的方式当然很多,比较理想的方式还是谈话式,因为交谈式能体现出师生地位的平等性和零距离,灵活性强,表现出师生间的“亲”与“和”。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尽管倡导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但教师教育、引导学生的神圣职责不可变,无论学生想要交流哪一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意见必须具有指导性,是非分明,指导方向明确,态度明朗。只要学生的心理能够坦然释放,师生之间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思想和情感就会融洽,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就会建立,隔膜就会消除。

  当然,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还是教师,教师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关系的调节与变化,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型的师生关系当中,学生要体验的是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宽容,形成的是自主与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和自我发展,学会强身健体,学会诚实劳动,学会交往,学会发展强势智慧。

  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答疑解惑,教学活动也不再是踏着固有模式倾灌知识,而是要我们改变固有观念和教育习惯,进入新的角色,这是素质教育和现代学校的迫切需要;而建立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保证教育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每一位新型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刘静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湖北南漳4415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