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校中的仪式教育作用

  摘要:我是一个比较爱好佛学的人,知晓佛教文化中仪式是一个净化人心的一种形式,通过仪式的作用,它可以使信徒更加的虔诚笃信。比如烧香,其含义就是给众生带来光明;礼佛,就是对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崇拜;拜忏,就是对往昔所作过错,进行忏悔。因为仪式有这样的作用,所以,仪式被移植到学校中便成为一种以达到教化人目的的一种载体了。比如:十八岁成人仪式、周国旗仪式、入团宣誓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所有这些便成了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了。

  关键词:重视 仪式教育 作用

  仪式具有礼教的一种功能。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例如:升旗仪式是一种礼教仪式。一块红布是一种表相,它的表相功能是,红色象征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黄色代表中国人是黄色人种。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全国人民,每个星都有一个角指向大星,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仪式的作用旨在培养每一位学生恭敬良好的心念———缅怀先烈,热爱祖国。这种礼教仪式。表现出“礼主于敬”,它规定了人的外在行为。升旗时务必要恭敬直立、神情肃穆、抬头注视、保持安静、观想今天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切忌站姿不正,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礼的內在精神,不是存在於礼的本身,对一块红布的尊敬,而是存在于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生命中。《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其意思是说:真正礼的精神,在于无论何时何地皆抱着虔诚恭敬的态度,处理事情,待人接物。随时对自己都很严谨,不荒腔走板,自尊自重,非常严正恭敬的管理自己,胸襟气质要能做到包罗万象,人格要宽容博大。礼教的要求,好的外在行为应当与內在的品质与性情相统一。內在的良好品质与性情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來的“诚”也是礼教的一个重要基础,儒家有句名言,叫做:“不诚无物”。即是說,如果做不到真诚,那么,一切都將是虚伪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对礼教的践履,使行为规范內在化,培养出与此行为规范相一致的生命精神。礼教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的行为的外因,对人的行为的改变,对于人的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礼的作用是矫治人的性情,使之达致中和的境界。

  升旗仪式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有着共同的心念,共同的动作,共同的信仰和目标。这样就产生了共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这个场,会作用于人,直达每一个人的心底。使人更加虔诚坚信。如果我们不对仪式规范强化,便使仪式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学校仪式也是一种文化,通过仪式对心灵产生作用,来聚集人心,并使不同人的目标与行为趋同。

  具有心理教化的功能。学校教育仪式是体现一种教育目的经过精心设计的而固定下来的礼仪活动。学校的教育仪式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从心理学角度上来看,学校的教育仪式具有两种基本的功能。第一、可以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以典礼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营造出特殊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热情。第二、表达内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借助美的教育形式,使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仪式活动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和与创造性的运用。精心的安排教育仪式,透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产生多种意识水准下的综合效应。由于各种仪式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以及文化感染力和渗透力,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和心理内化作用。例如:毕业典礼,通过朗诵毕业诗文、接受毕业证书、增送毕业纪念品等活动,就可以孕育出对母校的深厚情谊。通过仪式,不断强化人的心理慰藉, 从而增强了教化的功能。对心灵净化,对心灵的启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具有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仪式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良好的影响。学校是一个群体性的生活场所,存在着群体间的种种社会关系,相应地也存在着种种“仪式”。学校仪式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经过自身努力、传承、形成了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仪式,这种仪式的积淀,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文化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并且在教育的目标过程中以稳定的形式出现,有着鲜明的行为规范性,有着相对稳定性和群体累积的属性,它一经固化便形成具有自身的历史延续性。学校仪式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支柱之一,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行为方式。学校仪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相因成俗以后,不仅是学校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学校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或缺少的功能。学校仪式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件,在内容上要重在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在仪式上则强调形式多样,不断的升华。更多的要借助音乐、诗歌、散文、表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真情,使之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产生新颖、生动、愉悦的感受。通过仪式的开展,使学生对学校仪式文化价值观产生认同感,情感得到了深刻体验。学校教育仪式是一种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一种体现。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改进,提升。作为教育者要应当要深刻领会仪式的文化内涵,要在长期教育的过程中认真践行,并在学校的生活中参与建设指导学生信守仪式的规范,使仪式达到规范性、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熏陶性、严肃性、教育性、思想性。

  陆彩同 陆林

  (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江苏兴化22576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