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叶如云,你能寻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吗?不能。那么,你能找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吗?也不能。如今,在特殊教育这一块儿,多种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多,不要说一所学校中学生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就是同一个班级中,个体差异的现象也会更为突出,那么面对这样一支队伍,作为特教老师,就要正式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正确的期望值和培养方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特殊教育 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
近年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改实践中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如:林崇德教授提出的“鼓励冒尖”“允许落后”;浙江北海中学又推出“分类教学法”即把学生分为A、B、C三类进行教学,考试出题,布置作业都区别对待,因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上海华东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张思中研究的复式教学也很有参考价值。了解了国内差异性教学的现状后,如何平衡我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越,在全面了解我班学生的基础上,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从座位的安排中小中见大,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每一个学生的座位安排,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特别是对新转来的学生,我都会让他(她)坐在老师可以直接注意的位置上,周围安排学习好、习惯好的学生,促使新来的学生或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能受身边榜样的熏陶,及时纠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让亲切和善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逐步喜欢上学习
马克思说过:“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让学生感受到亲切与善意,是取得他们的信任,教育他们的前提。我们班新转来了一名女孩,她之前在一所普通小学就读,听力损失程度较轻,口语发展较好,可惜她的识字量不足50,数数超不过30。刚来时,她上课不听讲,在下面搞小动作,常常翘着二郎腿,由于她不会手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障碍,误会不断,同学们好意劝她认真听课,都会引发她爆粗口……针对她的情况,我有意识地常常与她沟通,她也乐得在班级中能找到一个倾诉的“知音”,什么她爸爸、妈妈、大伯、小姨……只要一有空,她就会跟我说上一大段。她非常爱劳动,还主动承担了教室里的扫地重任,而且扫得很干净,于是,我就赞美她爱劳动、关心集体,同学们也慢慢喜欢上了她。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组织学生们到操场上跳大长绳,可是这个“野丫头”不知是什么原因,总是不敢跳。我先让她看同学们是怎么跳的,然后拉着她的手一起跳,鼓励她要勇敢,渐渐地她会抱着头往前冲,最后你会听到她跳过之后开心的笑声。是亲切和善意消除了师生间的情感障碍,很快她便喜欢上了我。在我的课堂上,她会认真地看着我,跟我学说话,学习打手语,每天追着问我写什么作业,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再也听不到她爆粗口,看不到她跷二郎腿,这些变化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进步。
三、扬长促短树立自信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层次之多,是我们所要面对并尊重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扬长促短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如“美术、舞蹈、体育等等,把他们的优势发挥起来,充分利用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促进他们的功能代偿。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刚来时,目光呆滞,回答问题没有任何表情,在与她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爱画画。为了试探他的美术功底,发挥他的优势,我让他主板班级的黑板报,他小心翼翼地拿着粉笔,一丝不苟地画着,我耐心地等待,果然不负众望,画的非常棒。很多老师经过我班,都会问上一句:“你们班的板报是谁画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会不好意思地微笑一下。他的学习技能、方法、速度知识基础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发扬他的优势,唤醒了他的自信心,坚定了他继续努力的决心。如今,他已经完全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速度,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一跃成为了同学们中的佼佼者。
四、同一起跑线设立不同的终点,为了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所谓的同一起跑线是指课堂中设计的教学环节与设置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一个都不能少),设立不同的终点是指: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分别对待,个别处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同深度的知识,对优等生设置的问题与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高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问应尽量简单、具体、明了,估计他们能回答出来就好(哪怕只是简单的重复),使所有的学生都变得愿学、会学。因为只有学生学习的动机强烈,心里内部动力强大,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才会好。另外,我还组建了课外辅导小组,促使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老师的指导只能是一对一形式,那么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分别配备上学习好的学生组建互帮小组,那么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能因为好带差而耽误优等生的个人发展,我们的课外辅导时间有固定的时间段,如此所有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所得,都有所长进。
五、家校合一,做好学生们预习和复习的督促工作
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家长作为学生习惯的熟悉交往的对象,直接介入教育工作,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主动地学习。尤其是预习和复习两大关键学习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家长们的鼎力配合。大部分家长责任心都很强,只是苦于自己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更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方法,不会教育。所以,日常中,我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或与家长当面沟通,或打电话沟通,或发短信沟通,交给他们一些辅导的方法,讲解一些专业知识,探讨学生出现的问题,如此做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了一致性,有效的平衡了学生间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郭蓉蓉
(大连盲聋学校辽宁大连116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