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事羽毛球运动的青少年身体损伤调查分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羽毛球,青少年儿童,运动损伤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2 09:03
摘要:通过对我国长期进行羽毛球运动的业余青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发生过损伤,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腰等部位,导致损伤大部分是与运动员年龄、负荷强度、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有关。对于青少年儿童进行羽毛球训练中,教练员及家长应及时提醒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自我保健知识的学习,积极进行科学治疗和理疗,加强准备活动部分的充实有效及柔韧性和力量部分的辅助性训练,规范合理的技术动作,以有效的减少与预防上病的发生。
关键词:羽毛球 青少年儿童 运动损伤
近几年,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喜欢羽毛球运动的青少年儿童也越来越多,通过对各省市运动员的调查了解到,业余青少年儿童的训练普遍是没有规范的医务监督及保健指导,根据每位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生理特点的不同,运动负荷也不是因人而异,有时还会精力不集中,所以都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事羽毛球运动三年以上,每周练习三次以上,每次两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儿童。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对青岛市各区、市、省体校有过运动损伤情况的青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100 份,有效率100%,符合社会学问卷调查要求。[1]
2-2.文献资料法
参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资料,研究羽毛球运动的发生损伤的原因、特点,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康复手段。
二、结果分析
1.损伤部位统计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青少年儿童的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腿拉伤32%,踝关节扭伤21%,膝关节损伤18%,腰部损伤16%,手腕损伤7%,小腿3%,肘关节损伤3%。
2.损伤性质及原因分析
肌肉拉伤53%,软组织损伤36%,韧带损伤6%,腰间盘损伤4%,末端病1%。
从损伤性质来看,肌肉拉伤是青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的常见损伤,占53%。由于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大幅度的跨步,急停变向,挥臂鞭打动作多,起跳扣杀,快速突击,有时为了增大杀球力度需要腰部大角度范围的内屈、伸、侧旋等动作,常常拉伤大腿、小腿后肌肉群、腰肌等,尤以股二头肌和内收肌、大收肌拉伤及腰肌劳损最为常见。其次是软组织的损伤,占36%,踝关节及膝关节尤为突出,伤的种类也较多。如膝关节的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占8%,但大多数青少年儿童会出现生长期膝关节痛,18%。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需要反复的在短距离内瞬间变向,侧身及前屈、后伸、起跳、跨步、后蹬等动作,使膝关节不断地承受剧烈的拉应力和牵扯力,只要动作不协调就容易造成损伤。[2]
2-1.青少年儿童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与年龄阶段
通过调查发现,现今青少年儿童对准备活动还不够重视,大多数是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所致,其次为运动负荷过度,各肌肉群力量达不到要求,容易发生损伤。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速度与力量都逐渐增强,每次训练也都要进行有强度的训练,训练不系统也易造成损伤,一般年龄在12 至16 岁期间容易造成各类损伤。
三、常见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措施
1.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控制好运动强度、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在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普遍较多地重视技术训练,对与专项技术有关的某些局部力量和身体素质训练比较忽视,因此如果练习强度过大或持续练习时间过长,专项技能的要求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另外对一些伤病初愈或病症好转后的恢复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量要一步一步的控制增加,并密切注意自我观察,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训休息,切忌伤愈后没有恢复期的练习过程就猛然加大运动量或投入激烈的比赛,这样容易造成旧伤复发形成慢性劳损,或产生新的运动损伤。
2.学习和掌握科学的运动健身基础知识,加强自我医务监督。在一些业余俱乐部的训练中发现,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时,队员多,准备活动草草了事,有的甚至以游戏的形式代替了准备活动,技术动作训练中一些动作也没有落实到位,或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教练员安排的负荷量队员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训练质量,一旦运动员提高到大强度训练中,队员身体承受不住,很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在训练结束时也没有及时地进行整理放松,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慢性劳损和反复受伤大多源于急性创伤,充分的准备活动,可有效避免许多急性创伤的发生,它的作用是:增肌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和力量,改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肌肉、肌腹、韧带和其它结缔组织的伸展性,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3]
3.防治慢性损伤主要方法是加强局部力量练习。
本次调查的羽毛球运动性损伤大部分是急性损伤转为慢性损伤,占总调查人员的93%。加强局部力量训练是治疗和预防慢性损伤的较佳途径,科学实验证明,通过局部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巩固疗效,缓解病症,而且使运动员对疼痛逐渐适应,肌体局部炎症减轻及至疼痛消失。针对受伤的身体部位,静止状态及静力训练方式时通常采用的康复力量训练方式,如:核心训练、悬吊训练法,都是当前最为先进的训练康复措施。还应及时进行医务监督,以防止慢性劳损的形成。为了解决损伤初愈者或病症较轻者进行恢复训练,可适当佩带运动保护用具进行预防和调整,应选用质地和功能优良的保护带,减轻疼痛防止病症加重或再次受伤。[4]
四、结论
长期进行羽毛球运动的业余青少年儿童他们的部位损伤,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腰等部位,导致损伤大部分是急性损伤转为慢性损伤,这与运动员年龄、负荷强度、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有关。对于青少年儿童进行羽毛球训练中,教练员及家长应及时提醒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自我保健知识的学习,积极进行科学治疗和理疗,加强准备活动部分的充实有效及柔韧性和力量部分的辅助性训练,规范合理的技术动作,以有效的减少与预防上病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陆美琳,高校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调研与预防。
[2]、肖杰,学打羽毛球。
[3]、旺永利,史和福,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创伤流行病学研究。
[4]、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
[5]、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
鄂妍
(青岛军事体育学校山东青岛26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