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艺术与运用要求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读书,往往一读而过,不留“痕迹”,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读书不会生疑则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因而他们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真谛,体会不到文章的“妙处”,“长进”也就不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目的,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课堂提问不是简单的我问他答,要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必须弄清以下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 激发作用

  当疑难且有趣的问题摆在学员面前时,能促进学员开动脑筋,思考答案。

  2. 定向作用

  提问可以把学员的思维活动引向认知对象,使其思维只能在提问的条件和限定的范围内活动,避免分心和胡思乱想。

  3. 加深记忆作用

  在讲解后或指导学员学习过程中,就某一知识、技能提出问题,必然引起学员对提出问题的特别注意,通过思考和回答,就能强化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4. 反馈作用

  通过学员对所提问题的回答,能够了解学员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程度,并可据此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课堂提问类型

  1. 摸底性提问

  讲课前,把所讲新知识有关的某些问题提出来向学员发问,以了解学员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接受能力。

  2. 启发性提问

  在讲解中,根据启发诱导的需要提出某种质疑,引导学员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常在传授知识、讲解要领后使用。

  3. 注意性提问

  为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克服涣散情绪而设计的富有吸引力的提问。

  4. 测试性提问

  是对重点和疑难问题,在讲解或作业后进行的提问。通过这种提问,检查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5. 复习性提问

  是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对旧课内容进行的提问。通过这种提问,达到复习旧课内容,导入新课之目的,起到承上启下,温故而之新的作用。

  三、提问内容

  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问关键问题,忌不痛不痒;问重点内容,忌避重就轻。提问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提的问题过浅过易,失去提问的意义。提的问题偏大偏难,太深、太抽象,学员回答不出,也调动不了学员思维的积极性。

  四、提问对象

  提问学员要有代表性。对不同目的、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让不同素质的学员回答。难度大的问题,应问学习好的学员;基础题综合题,可依次问不同学员;少数人举手时,问中等水平的学员;多数人举手时,先问学习差的学员。

  提问有课前提问、课中提问,讲课中,当发现学员精力不集中时,可借助提问,暗示其用心听讲。

  五、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员一定的思考时间,切忌先指名后提问;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提问的时机要适当,当学员听课面露难色或交头细语时,可通过提问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拦路虎”,切忌在学员听得头昏脑胀或全无思想准备情况下提问。

  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体现“三多、三少”,即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有启发性的问题。少问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的“是非”之类的问题。

  提出问题后,应细心观察学员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当学员望着你表情自然时,通常是对答题有信心;当学员用期待的眼光望着你时,通常是想争取回答;当学员回避你的眼光或装作专心看书,通常是不能或不敢回答问题。通过观察,要有目的地物色学员回答问题,切忌不可出学员洋相,甚至进行惩罚性提问,要激发和爱护学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提问时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调要自然感人,要用热切、信任的目光,期待着学员回答。

  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员和答题较好的学员,要及时而适度地表扬。

  对不主动回答问题或问题回答错误的学员,一般不宜批评,以鼓励为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他找回正确的答案。即使对其批评,也要讲究批评艺术,切忌大声叱责,挖苦讽刺,或者埋怨学员太笨。如果批评方式不当,不但不能使学员改正错误,还会伤害其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良好感情。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作者简介:

  黄丽莎(1987-),女,安徽蚌埠人,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基础部文化基础教研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分方程。

  黄丽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