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度课中的尝试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研讨课,大学英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10:00
摘要: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进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研讨课 大学英语
一、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也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创造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此后,国内多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研讨式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要求以“导”为主,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求教师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并且有熟练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后解决问题。教师要收集足够的资料,便于双方节约时间,变原来组织教学为讨论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表达自己看法,教师应珍视之,并予以鼓励。教师还要参与多方面研讨,使研讨式教学有广度又有深度[1]。研讨法的心理学基础是:“通过认识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即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研讨问题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负载能力,能够逐步离开教师这根“拐杖”独立“行走”,从“学会”走向“会学”。研讨法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及和谐性原则。它要求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人,始终处于稳定的自主地位,发掘创造的潜力,施展才华,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探讨的价值;它要求教师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量力而行的循序渐进性教学,达到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同步共进;这种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模式,创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体现教学的民主化,形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境界。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本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进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1]
二、大学英语课堂研讨教学模式
“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个教师都能认同的教学原则。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教学任务一定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任务的设计和活动的安排都要符合职校学生的特点。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一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鼓励,同时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表扬及成功的感受,使其渐渐恢复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运用英语,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疑点,确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只要教师教得有法,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2]
树立“以学生参与活动,促课堂教学发展”的现代教学观念
学生的参与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能力、使学生在英语课中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应采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体。大学英语的Speaking模块,题材大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学生掌握,为使学生学以致用,就要把课堂留给学生,发挥其学习自主性,采用课堂互动的活动教学来学习对话。
课堂互动模式是学生语言实践的好机会。如果学生能参与课堂互动,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负责。新视界英语中,对话内容大多具有较真实的言语交际特征,如“Money matters”这个对话,需要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任务中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双向的互动。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即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小组以及教师与全班同学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以及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互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这种模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对话,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3]
三、小结
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有所增强,和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有所改善,心智技能得到了发展。正如原湘潭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树丞教授指出,“ 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方式上变‘讲授式’为‘研讨式’,在教学目标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教学形式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在师生关系上变‘主—————客’改造关系为‘主—————主’合作互动关系,在成绩考核上变‘一张试卷定高下’为按学生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综合能力评定。这些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无疑是非常有效的”。[4]
参考文献:
[1]李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载于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68-72.
[2]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本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08-111.
[3]刘冰清.一种值得在大学推广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67-68.
[4]郭汉民,李永春,田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试析研讨式五步教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140-143。
池晓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