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品质,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师德是一面旗帜,在育人中有着重要的心里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师德建设 勇于探索 师德修养
新课程背景下师德建设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我更清楚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好书育好人的根本,是做让人民满意的一个教师的前提。
一、教好功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认真教好功课,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式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能认真上好必修课,而且要积极上好选修课,这是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需要。面对我样学生的现状,我从这必个方面努力:
1.认真编写每一节学案,备好每一个检测题,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提前批阅每一份导学案,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1]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对待解决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
4.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出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应付每一节课,不马虎每一件事,写清每一个字,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师德建设才会迈出一大步。
二、热爱每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的情感品质,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对不同的学习,要用不同的爱来爱具体体现在:
1.对听话的,聪明的,漂亮的学生,要从严要求,长远的爱对这样的学生,当发现有错误,行为上不完善时,要用善意的,耐心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改正过来,让好学生更好,人性更完美。
2.对各方面中等的学生:要不断鼓励循循善诱。这种学生有些自卑觉得自己各方面平庸,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久而久之自信心会越来越来乏,这要求老师细心地观察到学生的优点,鼓励并激发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需要,让学生不断自醒给自己设立目标。并且教师要不断指正,鼓励让学生通过一个时期最终转变为较完美的人。
3.对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老师要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于这种学生,始终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静地心态,要带着好心情处理学生犯的每一个错误,要细心耐心观察,听取这种学生的心声,让他们得到平等得到尊重,让他们的人格慢慢得到完善。总之老师要有对事业的热情,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心,要用宽广的胸怀来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三、勇于探索,不断进步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师德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提高自身升化。我有以下认识:
1.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应善于从周围环境,从教学实物,借助多媒体手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多举行活动,多创造与学生一起互动。在实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在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多参加;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多与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教师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谊,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真诚相待,浓烈的爱心。
3.多阅读名人的教育名著,多听取示范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2]
4.课后多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老师同;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总之,上好每一节课,是师德的主体,“爱”是师德之源,是教育的永恒;不断进取是师德得以延续的根本。在教师的这一职业生涯中,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师德修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文康,负效、无效、有效、高效课堂之探究. 科教文卫出版社,2011,6.
唐静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