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新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09:54
摘要:一篇文章要有好的开头,才能使读者产生浓厚兴趣,激发阅读的迫切心情,从而一气读完。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一样,导入是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最开始的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导入的成功与否,也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率,虽然导入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不容忽视。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新课导入法
作为教者,如何把握好“导入”这一环节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可以说,课堂导入没有统一的万能模式,他是教师个人教育机智的体现。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例,初步探讨的有关语文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
一、回顾旧文,联系新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因此在教学导入新课时,可借助于与新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猜测、想象,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的描写,学生集体背诵。师提问:本文也用“爬山虎”做题目,它是写景的吗?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本文是以记事为主的。然后齐读课题,感悟那一墙绿绿的、充满生机的爬山虎。
二、歌曲导入,轻松怡情
歌曲可以怡情,借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音乐作为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情绪,放松心情,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由倾听“月光奏鸣曲”开始,同学们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师问,这首曲子好听吗?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随机介绍这首曲子的作者贝多芬的资料,自然水到渠成。随后提问,想知道这首曲子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的吗?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一对兄妹之间发生的故事吧!还有《匆匆》一课的课堂导入,我也是由播放“明日歌”的歌曲导入的。
三、引经诵典,陶冶情操
诗词佳句句是古文人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有关的名言警句作为引言导入语,既能有效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考虑到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因此,出示名言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由此导入新课。师说:从古至今,纯真的友情总被让世人们所歌颂,不然也不会有这么许多有名的诗词佳句。就让我们共同学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吧!这样的导入,不仅学生明确了学文的目的,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四、看文插图,直观引入
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插图,这是丰富的课程资源。虽然,文中的图片,没有实物那么直观形象,但也同样令人赏心悦目,不仅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审美,还能加深学生对画面的印象,近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我就是由课文中的图片引入的,学生翻开书,看插图。教师语言叙述:有一座小村庄,它坐落在悠远的山谷中,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极了。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小村庄,你有何感想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想知道书上是怎样描写的吗?谁能美美的读给大家听?
还有一些美丽的写景课文,比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等课文,这样导入新课的方法,同样适用。
五、板画导入,形象具体
上课前板画,或出示图片。能给学生以直观具体的视觉体验,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图画或学习,学生有章可循。然而,板画也是对教师技能的一大考验。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方能行之有效。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童话故事,告诉同学们不要骄傲,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在教学本文时,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画出陶罐和铁罐,并板书:陶罐、铁罐。指图问同学们,陶罐和陶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随机板书,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然后指出,在皇宫的厨房中,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问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共同学文。
六、谜语引入,增添情趣
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导入应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导入也不能一成不变。我们也可以由谜语导入,通过具体形象、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现在开始》一文,我由出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森林里,一大早,热闹非凡。原来动物们在举行“万兽之王”的竞选大会。同学们,想知道谁参加了吗?请猜谜:(1)一物长来真奇怪,肚下长个皮口袋,孩子袋里吃喝睡,跑的不快跳得快。(2)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通过猜这两则谜语,了解袋鼠和猫头鹰各自的不同特点,为文中袋鼠和猫头鹰所宣布的只为自己考虑的命令做铺垫。
还记得在教《秋雨》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最爱猜谜语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小黑板出示“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全不见”。等学生猜出谜底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对子,说:“天”你对什么?老师说:“风”你对什么?老师说:“春风”你对什么?老师说:“春风阵阵”你对什么?鼓励孩子们真是能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绵绵的秋雨。
除了上述的导入方法,其实教学中,我们还常常用到许多其他的导入方法,常用的有:故事导入法、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谈话导入、质疑课题导入等等。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哪种导入法导入新课,只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能紧扣课堂主题,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就是精彩的开头,一堂课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
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待于我们继续摸索,作为一名教者,我要积极前行于实践中,努力钻研精彩的课堂导入,愿我能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更多别致新颖、富于实效的语文新课导入法。
张力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