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没有家庭、社会的融合,也会事半功倍。因此,必须让学生融入社会,走进生活,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指出,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不应用社会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1]。”
一、丰富校园活动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陶行知说:“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根据这一理论,学校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向前、向上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好的生活里得到潜移默化的好的教育。
根据学校教育内容广泛的特点,巧妙的将德、智、体、美教育寓于环境之中:在地面绘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练习走、跑、跳跃、平衡;走廊里挂上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又是感受美的平台;厕所里学生在如厕之时可以领略美丽恩施风光,感受漫画带来的欣喜……这样布置即可美化环境,又能显示强身健体的功用。校园内的四季花草树木,鱼池里的游鱼,种植园里的小苗,能吸引着孩子们去照料、观察、关心它们的成长,激发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室墙壁、走廊上布置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道德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校设置各种运动角、自然角、美工角、语言角、试验角、图书角等,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这些角为学生过好的生活,接受好的教育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自然角绿意盎然的植物,活泼可爱的动物,丰富的果实、种子,使学生的一日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孩子们在给植物浇水,给动物喂食的过程中,可以学会管理及饲养动植物的简单知识和方法。在建筑区、实验区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天地,通过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动手活动,建高楼、搭大桥、制作小玩具、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各种活动角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天地,他们在活动角里模仿、操作、探索、交往、合作真是乐趣无穷,体现出自主、自信、自动、积极创造精神,促进了学生个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
二、强化社区实践,实现家校同步,共育幼苗
家庭教育是人类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途径,从现代大教育观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学生成长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决不等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必须家校同步,协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家长工作。
1.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互通学生发展情况
家庭是教育孩子地重要途径,是孩子实践社会的平台,同时家长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此种认识,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以多种形式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召开家长会,开放周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微信团、QQ群,定期家访等及时客观地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家庭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教养态度,以及孩子在家庭种的地位,在父母心中的位置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也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任务、各项常规要求,及孩子所在班级教育的具体目标,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以便家长有的放矢的配合教育,巩固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及育人水平
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家长自身的素质。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宣传橱窗、家庭教育辅导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内外教育名家理论,明确家庭教育,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克服重智轻德、重智轻能、不循教规、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倾向,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现在不少家长经常购买一些学生教育类书刊充实提高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更是注意自己的言行,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曾有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培养孩子,我整天省吃俭用积攒钱送孩子进课外辅导班,结果一样也没学会,倒落了谈课外辅导班色变。现在我才知道,课外辅导一定更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没有兴趣就不逼她学了,应该让孩子过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前许多家长在购买玩具时专挑贵的买,现在家长开始选购一些发展孩子智力和能力的玩具,并经常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得到发展[2]。
3.加强社区活动,把学生教育深入到社会之中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学生可以学到在学校、家庭无法学到的东西。我校把社会做为学生教育的课堂,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参观、访问、观察、劳动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眼界,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做到能在室外进行的,不在室内进行,能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进行的,决不在学校里进行,充分发挥大自然、大社会的教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每学期安排2—3次社区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交往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经验。在参观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后,知道交警叔叔,不管刮风,下雨都坚守岗位,维护交通秩序,增强对责任感的认识;参观工人劳动后知道人们穿的、用的、吃的,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劳动才能出成品,了解劳动的辛苦;通过亲自参与清理垃圾活动,知道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通过“走进农家”活动,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在社区活动中我们十分注意利用社会生活积极的一面去教育引导孩子,而对社会消极的因素,尽量予以控制和改造,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春芳.新课改下重提生活教育.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11)
[2]解宝庆.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泰州市海陵教育网
张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