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活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1 15:2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放性的视野成为新课改的根本目标,新课改的理念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学生自主活动的意义,并对在自主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使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化的具体对策,最后引入合理的分层评价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 学习 自主活动 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其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放手学生自主活动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虽然小组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活动的实施的有效性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因此,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活动实施的重要性及意义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团结合作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独自学习而造成的孤独感,而当遇到问题时有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来解决,这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教师不仅要倡导小组合作方式的进行,而且更要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这揭示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提升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通过放手学生自主活动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对于学生已习惯的被动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帮助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另一方面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要尝试并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途径。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这为初中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和意识,让学生体验自主活动的方法和过程,感受获得新知识的乐趣。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活动的实施,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另外一点,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新知识,应用新知识,从而完成既定学习目标。
二、初中语文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强大优势使其成为了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多种因素会综合影响到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
首先,大多数的语文小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并不能很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现阶段所谓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没有明显的区别,依然没有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在自主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讨论。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学生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不能有效地监督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第三,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语文教学内容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安排的,本身课时就比较紧张。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会因为担心耽误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不愿意去做,学校则将精力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活动实施有效化的具体对策针对语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在科学分组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来使其效果更明显,以下做具体分析:
1、通过预习课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课文中的问题,教师要创设发散思维的条件,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要把握好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时的精髓,使学生有目的地自读、自练,并通过预习课来促进学生自动探究。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自主学习的方案,以便将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相结合,自主学习方案的设计可以由细到简,切勿将其变成学生反感的课外作业,从而会限制学生发散思维。
2、通过交流课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实施科学分组教学模式的基础就是要优差生搭配。分组活动本身就意味着存在竞争,这样就需要小组积极合作———自主学习、激发课堂活性的关键,通过在课堂交流这一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根据学生的智能、操作能力、个性特点以及学习内容等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不再仅仅面对老师,从老师那里获得学习方法和知识;也同时面对同伴,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启发,从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的优势,这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发表个人见解,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3、通过巩固课来提高教师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教科书中的内容和生活中尝试使用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穿插巩固性练习,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进一步练习的机会,还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并帮助学科素质较差的学生查漏补缺,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分组合作,自主学习”目的就是希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合理的分层评价体系的建立
1、组内评价
在学生小组内部,小组成员间要对所提的答案和小组讨论的结果有恰当的认识,允许他们互相评价,同时允许分歧的存在。教师对于小组内的分歧可以及时地给予帮助,也可以等到最后共同给予回答。
2、组间评比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将考虑个人的突出作用,也要注重小组的合作,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有效的调动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诚意、积极性,将小组总体成绩和合作技能技巧等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的指标。最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1]
3、师生互评机制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有必要的,这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语文相互了解,认可别人的优点或者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应逐步构建师生间互相评价的机制,允许学生对所设计的自主学习方案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及时反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2]
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让小组合作教学和分层教学有机融合,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要将教与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用平等的身份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有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升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参考文献
[1]谢祖超.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新课程:教研版,2011(16)
[2] 薛文伟.初中语文小组讨论式教学优化策略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05).
[3] 谢炳杰. 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07 (2):25-27.
肖襄渝
(南充市顺庆区渔溪乡小学校四川南充63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