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14:44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政治课课堂效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新课标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 五步” 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确立目标-合作探究-反馈矫正-激情导行”。
关键词:初中 政治课堂 教学模式
政治课历来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主战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政治课上,学生流传着“政治老师一回头,全班同学都梦游”的看法。《中国青年报》曾对全日制普通中学开设的12门课程,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85%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改变。究其原因,当前的政治课因循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教学内容上照抄照搬,惟书惟参,脱离实际;教育目标上以应试教育为唯一目的,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程序机械操作,枯燥乏味;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教学原则上仍过分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造成了知识和实践相脱节;教学方法单调,往往是不加分析地使用讲授法,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影响下,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往往是“ 背” 字当头,思维方式总处在一个平面上。
一、情境导入
围绕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焦点、社会热点、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导入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环节是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问题设计要巧妙,具有启发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并非是可有可无,要知道精彩的设计能起画龙点睛之效。
二、确立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在目标的维度上与传统相比较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教案编写中的教学目标比较多的是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计的维度更加全面。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目标的阐述,其分类目标就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的。只有这样“三位一体”完整的教学目标,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目标教学是近年来教学过程的明显特征,通过在讲授新课前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在学习过程中很清楚地知道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培养何种能力以及每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出示渠道上多思考、探索,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比较易于操作的出示教学目标的方式有: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口述、学案等。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浓墨重彩。这个环节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传承,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否定和发展。作为传承,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否定和发展的一环,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高中学生的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拓展相关知识,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情景探究活动为载体,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活动为平台呈现知识,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道理,自觉地、主动地获得知识。
四、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或共性疑难问题、错误认知呈现出来,当堂予以解答和矫正。即便是这样,也不应是教师唱独角戏,而应以学生互相解答为主,教者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评、归纳和总结。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形式上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环节,亦可穿插于教学的其它环节之中。
五、激情导行
行即实践,政治课中称之为导行,导行是这门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政治课教学的归宿和最终目的。它是在明理、激情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并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在明理、激情之中寓导行,把导行贯穿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始终。为了有利于青少年初中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教材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导行,而且教师在行为训练上也创设了许多好的形式。这些形式对激发学生的情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必须从分利用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栏目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但是离开了个别的实践指导,也是难以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发挥情感在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益的重要条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有益于新课标的实施,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都应遵循教学规律。新课标下,政治课“五步”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试验班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明显胜于普通班,这充分证明这一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
李金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