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会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财会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相长。

  关键词:创新 问题 质疑 想象

  创新,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要。而使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长足发展,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职校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中除传授本专业知识外,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终生教育奠定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我结合我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浅谈在职校财会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意境,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始于问题。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瓦特发明蒸汽机,始于他幼年在火炉边烧水时的思考。爱因斯坦也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问”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应巧设问题,问题设置应具有启发性。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通过问题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中学,学中思。我经常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巧设问题,创设意境,让学生思考,然后分析归纳,让学生从思考中学习,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例如,我在讲“错账更正方法”一课时,首先就创设意境,假如你是某企业的出纳人员,在结账前发现现金日记账有一笔错账,是什么原因,此时你该怎样处理?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联想,争先恐后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可能是登账时写错了;有人说:可能是凭证上的方向错了,也有人说可能是凭证上科目错误。经过几番讨论,同学们从思考中得出了完整的答案,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避免了教师的“一言行“的单调呆板的教法,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1]

  二、大胆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使人突破常规,激励人去求异,另辟蹊径,大胆创新。质疑是创新的摇篮。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的滔滔不绝,学生对老师的顶礼膜拜,在课堂的“出格”往往会被老师视为“大不敬”,而事实上老师不敢面对的“出格”就是担心自己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思维被打乱,害怕自己的头顶那一层神圣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光环被蒙上阴影。

  教学中我也尽量地去创设环境,大胆鼓励,教会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多元思考,引导学生沿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尊重学生思维成果,克服思维定势,发扬民主教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大胆地质疑问难,那怕有时会被学生异想不到的问题问倒,我也不会觉得难堪,而是课下与学生一起去找资料或上网搜索,在学习中相互增长。比如我在讲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时,就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的学生就提出这个等式一方面揭示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数量上的恒等关系,它能不能像我们的数学等式一样可以任意变化呢?能否将二者位置互换,写成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或者写成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呢?结合教材,同学们经过讨论,最后经过老师点拨,同学们终于明白会计等式虽揭示数量关系,但它又不同于简单的数学公式,而有其独特的含义,是不能互换的。这节课上得热烈、有成效,鼓励了学生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也体验了因创新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三、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曾说:异想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试想如果没有凌空飞翔的异想,又怎么会有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鲁班通过小草的叶齿划破手指,产生了锯。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尽量给学生适当的空间,野鹤无粮天地宽,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独立思维,自主探索,获得情感的体验,迸发灵感,激发创新。[2]

  教学中我充分鼓励学生结合实践,大胆联想,大胆类比,敢于创新。我们在开设财会实训课时,都没有现成的教材,无现成的本本可搬,也无现成的模式可套。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财会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一开始我们开设的是珠算课,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于是又开设了计算器应用,在实际的票币计算中,由于不同币值的金额大都由2和5的倍数组成,与珠心算的币值计算有相同之处,于是有同学就大胆联想,如何快速地提高计算器的计算速度,不妨把珠心算的技巧运用到计算器应用的计算上,结果一尝试,大大提高了小键盘的计算速度。再比如我们在开设手工点钞课时,平时一般训练的都是“整把清点”,后来发现现实生活中除了整把清点以外,也有不同票币的散把清点,同学们就大胆联想,经过与整把清点的反复类比,又提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特点的散把清点方法,而在散把清点中往往训练时我们使用的钞都是一样大,实际工作中钞的面值是有大有小的,该怎么办?同学们经过大量的摸索,又想到把它和计算器连在一起,从而提出“混合捻点”的点钞技术。通过实训课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同学们在充分运用“相近律、相似律、相对律”多种方法的想象中迸发灵感,体验创新,体验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源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让我们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空间,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好奇,多给学生“异想天开”的机会,剔除传统的那种大批量生产同一类型“产品”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点,大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振兴!

  参考文献院

  [1]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2011年7月第4版张玉森主编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珠算与点钞》2009年7月第2版崔栋主编

  张志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