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课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和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15:54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渗透,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教学质量不断突破的基础上,全新的教学模式也逐步的适应着现代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水平。本文正是通过对于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的初中语文作文这一角度,从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阅读数量和质量以及学生的写作兴趣三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作文 教学方法和模式
语文,一直以来都不只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我们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土之上,它具有着提高学生精神层次,构建崇高灵魂的一门学科。而在我们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大环境之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到各个教学领域,作为语文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作文写作,则成为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作文的写作方法,如何让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之下,科学地运用语文作文指导方法来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语文作文的学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指导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1]
一、不积跬步袁无以至千里曰不积小流袁无以成江河遥
初中语文的作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知识表现形式,并不是简单的句子和辞藻罗列,同时也是语法、写作结构、整体体裁等各方面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展现。因此,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学生想要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语文作文写作,就要不断的对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基础知识作为第一位的教学目标,但却又不能让学生一下全部掌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习惯,再加以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断指导和强化,让学生从基础词汇开始着手,在紧靠写作的主命脉的基础上,将整体写作分化成词汇、句式、段落等部分,让学生逐一的进行接受、消化。从作文写作的点滴小知识开始做起,不断的积累和强化。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强大的基础知识积累,是不能真正的掌握作文写作的真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更加细致、更加实际的指导工作。首先,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每周写周记的习惯。让学生通过文字来展现自己的内心和日常发生的事情。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的能力,更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正含义,让学生的写作不再是子虚乌有,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展现,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再者,学生还要对于记录下来的事实进行自己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认识现实,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一日不作诗袁心源如废井遥[2]
写作,不但是一个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展现的过程。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写作视为一种美好的陶冶情操的途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回首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说的正是这种对于写作拥有着极大兴趣的境界。但是,在现如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掺杂着更多的“应试教育”的因素影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师和家长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也对于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枯燥的思维定式和匮乏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们从内心惧怕写作,从而不能更好的接受更多的写作指导,因此,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作文写作指导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研究课题。
学生们在不断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免略显乏味,学生们困于教室中使得眼光具有局限性,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出应试教育,全面的走向现实,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创作。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写作的思路,学生们自己本身产生想要写作的兴趣,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佳作。在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两个方面,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和写作动力。例如,一直以来部分地区的雾霾现象,这是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不管是出行还是自身健康,都对于学生产生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并且作为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教师就可以通过结合这一个热点,让学生参与进关于雾霾的讨论之中,从切身实际出发,让学生有着更多的话来说。从而,达到我们作为写作指导过程中提起写作兴趣的教学目标。
三、读书破万卷袁下笔如有神遥
当学生拥有着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又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却依然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能形成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之时,阻碍学生成功的关键一步就是阅读量的不足。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于学生们的写作质量和数量,却是对于学生写作的来源积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们往往找到了写作的体裁,有了充足的创作热情,却是提笔忘字,有话可说,却是无话可写。想要做到下笔如有神,才思如源头活水滚滚而来,加强阅读量的积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们在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阅读量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工作,将学生们阅读的内容中的具体语文知识和整体框架问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和蕴藏的含义都要向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们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写作风格的利弊。从而更好的形成符合自身的写作风格。[3]
教师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文库。
这种阅读文库不但有着学生对于好词好句的摘抄,以及优秀写作风格的记录,还要让学生对于所记录的每一种形式都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剖析、阐述。教师不但要监督学生对于阅读文库的背诵和积累,还要对于学生在剖析的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进行科学的引导。这就使得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创作深度更加有意义,同时,也能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之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指导工作不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于传统写作教学上的一种改革,更是学生们写作兴趣、写作方法以及写作风格建立的关键。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探索不同的途径和策略来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实处,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院
[1]陈川松.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指导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2]张洁.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3]王艳.青年教师对课堂的几点疑问与反思[J].青春岁月.2010(12)。
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