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贴近”特色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面对社会发展的形势,面对当前职业学校教育的现状,德育教育在学校工作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贴近未来职业” 的“ 三贴近” 特色德育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职校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感,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贴近原则 德育教育 实践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着力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当然,人才不仅仅只有过硬的技术,道德素养也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标准。很多用人单位的理念是:有德有才的人重点使用,有德无才的人培养使用,无德无才的人弃之不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未来职业”的德育教育,更是培养高素质职校生的必然要求。

  一、“三贴近”特色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生活的富足也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因素。特别是不少青少年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义务感,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职院校德育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三贴近”特色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职校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影响人格,形成德性。我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教育主要是德育,教育的意义就是教化一个人的人格。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受用一生的东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三贴近”特色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的内容来自学生生活,来自社会实际,来自未来职业,这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更体现了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学生正值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其在思想上不断成熟,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把握教育使命,以人为本,使高职学校德育教学跟上时代的节拍,体现学生的成长规律,这样的德育教育学生才乐意接受。

  2、“三贴近”特色德育教育有利于增强职校生德育教育的时代感。

  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贴近社会的实际,就必须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教育学生,使德育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节拍,符合时代的需要。“三贴近”特色德育教育就是充分贴近社会实际,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感。贴近社会,那么党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群众路线”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内容就要进德育教育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这样德育教学就能时刻保持与理论创新同步,即体现了时代感,又充满着创新性。

  3、“三贴近”特色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职校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就是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以便学生能很快地融入社会、融入岗位。那么换言之,我们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学生是否能从思想上很快地融入社会呢?答案是肯定的。德育就应按特定的目的和标准对学生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道德品性、心理世界主动施加影响力,让其从思想上成为一名社会能接纳的人。德育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的实际,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意识,真正的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理去,这样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也才能使德育教育收到实效。

  二、“三贴近”特色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

  1、贴近学生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职业院校学生已经定向是即将走上社会的群体,他们的思想与观念正值定性时期,学校给予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所谓的德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就是要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紧密相连,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学校要充分的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文明礼貌月、专项治理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到社区慰问孤寡老人、为贫闲学生捐款、专题教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等,将学生所具有的德育素质水平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生活中加以显示,充分的展示学生的素质水平与文明程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德育教育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就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2、贴近社会实际

  德育不仅要指明政治方向,更要解决人生困惑和社会问题,贴近社会生活理应成为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德育只有深入到学生实际中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社会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就是要求德育要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全过程。学生在课堂接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课余和社会中生活、活动、学习等,社会是个大熔炉,鱼龙混杂,积极的、消极的、先进的、落后的、高尚的、低级的混杂在一起,我们应创设一个具有自由发展的、有秩序的、愉快的、充满生机的道德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精神生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3、贴近未来职业

  当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在职业的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把枯燥的课堂说教结合到教学实际和工作实际,把学生不易接受的认为无味的思想教育与职业要求结合,从而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德育教育贴近未来职业,就是要求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素质目标的要求,要根据专业特点编制进行岗位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角色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懂得基本的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了解行业职业道德,明确岗位责任,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诚信要求、操作规范、劳动安全、节能环保和服务细节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围绕“职业”开展系列教育,以塑造“职业人”的理念,使学生理解职业内涵、规范职业道德,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质,这样的道德教育,学校需要,社会需要,企业更需要。

  三、结束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一是指知识技能素质,二是思想道德素质,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中真正落实好“三贴近”原则,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是新时期我国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张达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