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语文复习课的导课艺术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高三语文复习课面临的尴尬多多。针对此种现象,本文笔者从课堂导课环节入手,试图在这一环节找到突破口,吸引学生上语文复习课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课 导课艺术 高三语文复习课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往往被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忽视。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导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高三语文教学而言,专题复习枯燥乏味,课堂复习效果不很明显,成绩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因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更应该认真钻研导课艺术,使得在课堂开始,就能够捕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1]

  一、形象化、具体化的导课艺术

  教育心理学提倡运用鲜明、生动的形象进行教学。认为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高三语文课均以专题复习为主,理论知识单一乏味,训练题目多而繁乱,课堂伊始教师就讲解专题理论,分析典型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因知识枯燥而失去兴趣。其实,语文课堂有很多鲜活的素材,导课中教师如果能够加以合理利用,充分调动自身的情绪,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使知识的引入、介绍形象化、生活化,必定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2]

  例如在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时,教师完全可以在导课中出示两张背景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由于背景不同而导致的欣赏效果的差异,从而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比起直接讲解环境描写对于环境气氛、人物心情、情节过程以及作品主题的作用来,既形象具体,又富有趣味的多,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会理想得多。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直观形象与语言可以使指导相结合,感知更准确、全面。因此,教师在导课时运用模型、图片、音乐、视频等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具,更容易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3]

  同时,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动作也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教师能够利用自身丰富多样的表情、精彩动听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作和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衣着进行导课,也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曾经听过语文教学名师韩军老师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导课时就是假设自己为艾青,声泪俱下的介绍自己和大堰河养母子的关系,使得学生进入情景当中,具体可感,又感人至深。[4]

  二、熟悉化、亲切化的导课艺术

  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的知识,是恢复已有条件反射,巩固旧的暂时神经联系,使旧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背景、知识体验。教师导课一定要遵循其心理实际和学习愿望,选择比较理想的导课方法,刺激其已有知识,从知识和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情感,教师在导课时注意挖掘、唤醒,使其在回味原有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例如复习送别诗的时候,教师在导课时如若能够提醒学生回顾《雨霖铃》和《别董大》,让学生从记忆中寻找这两首送别诗表现出的不同情感,明确送别时两种相反的思维和表现,从而把握送别时刻,不仅有即将分别的依恋、不舍、牵挂和担忧之情,更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对以后生活的勉励、祝福之情。带着这样的理解,学生对于送别诗就会有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为其阅读所有送别诗奠定了基础。

  高三语文课,重在归纳积累。在旧有知识中寻找熟悉的东西,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也会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和提高。以旧启新、学新联旧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高三语文教师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方法。

  三、高考题目化的导课艺术

  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能有效提高分数的复习内容上。语文教师如果再不能抓住高考复习的大纲,努力在提高学生高考分数上下功夫,语文课堂将会被其他科目占领。语文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应该设法将高考题目进行归类分析,利用题目导课,会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讲解古诗鉴赏的题目和注释时,教师可以拿2011年高考课改卷诗歌鉴赏题目导入。[5]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第8题: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写荒凉破败的景象来传达情感的,很多学生捕捉到“数里黄沙行客路”句,将情感定位为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而事实上却走了偏路,因为题目“春日秦国怀古”非常明确地道出了此诗的情感为为“怀古伤今”之情。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不重视诗歌的题目,依此导课,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6]

  无独有偶,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讲解《寻隐者不遇》,授课内容主要是分析其理趣。同样采用的是高考题目导课———2002年高考北京卷《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什么比畅当的《登鹳雀楼》更胜一筹?答案当然是理趣。[7]

  对高三语文复习课而言,以高考题目导课,既能够节省时间,复习考试内容,又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兴趣,是高三语文复习课采用的有效导课方式。它要求授课教师熟悉历年高考题目,并能够总结归纳,融会贯通。

  当然,即使是高三语文复习课,不同的授课内容也要求教师灵活选用不同的导课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高三语文专题课复习的导课环节,授课教师有必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佳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课艺术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周晓红.教师学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7]韩霞.中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M].曲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付晓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