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竞赛式教学法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竞赛式教学法,信息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13:56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竞赛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介绍了竞赛式教学法的概念,并介绍了该法的使用步骤、可行性因素、以及使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征、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拓展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竞赛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竞赛,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和创新性发展,赛末对竞赛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和总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能被融合在竞赛题目中,学生在你赶我超的竞赛形式下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加深了记忆,竞赛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自由想法,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和取长补短。[1]
一、竞赛式教学法的步骤
竞赛式教学法分为准备阶段、竞赛阶段、评价阶段。
1.准备阶段
分组:教师根据能力水平,平时表现、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异质分组方式,将整个班级分为几个大组。针对女同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比男同学差的现象,还要兼顾男女比例问题。
试题策划: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主题,通过网络搜集本次网络知识竞赛的题目,以形成题库,作为知识竞赛的素材。教师结合试题难易程度、主题相关性、知识的全面性、趣味性等原则,从学生提供的素材库里筛选出一套合适的竞赛试题,以及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
2.竞赛阶段
竞赛题可以是必答题、抢答题、你说我猜、综合应用等类型。必答题和抢答题能够很好的考察细微知识的全面性;你说我猜不仅可以展示知识的多样性,还可以增强组员之间的协作性;而综合应用题更是兼顾了知识的多元化,答案开放,其他组员可作补充或对其回答提出质疑,这个过程,既是小组合作的过程,又是小组成果展示的过程。
3.评价阶段
遵照评分规则,计算出各小组的得分情况;根据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奖,提出希望;反思自我,思考得与失,评价与自我评价(为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可采取自评和他评两种方式,不仅体现了小组间的竞争,也暗含了个人竞争);赛后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然后,教师把竞赛试题所涉及到的重、难知识点进行串述,对学生回答有误的地方及时指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二、竞赛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竞赛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但同是,竞赛式教学法的实施也是与以下两个前提条件分不开的:
1.知识储备
竞赛的展开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掌握,在明确竞赛目标的前提下,竞赛题目要尽量覆盖学生的知识广度。我们处在信息技术时代,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计算机网络相关经验,学生的经验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选修与必修的界限难以划定,有些选修教材内容学生在必修阶段已经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与生活接近(比如因特网服务、信息交流等),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有实际使用经验。对于新的内容怎么讲?讲到什么深度?一场竞赛也许就能很好的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差异性
如果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差异不大,竞赛就不可能拉开差距,不可能激烈和引人入胜。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是存在的;而且试题素材是由学生搜集的,为了难住对手,学生们搜集的题目会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的掌握,一些题目尤其是综合运用部分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价值观方面进行了考察,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碰撞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三、竞赛式教学法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竞赛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的不当也会给学习效果造成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
1.设置试题的情境性
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学以致用?对于这一点,可以借助竞赛题型中的必答、抢答、猜词等常见形式,每个环节侧重点不一样,整个过程内容充实而多变,且试题设置也要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例如综合应用题“你在互联网上的购物网站看中了一台数码相机。在网上购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道题目不仅贴近生活,还具有时代性,是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或间接体验的情景之一,这就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发表有意义的见解。除此,还可以是社会上尚有争议的话题,这就能把学习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于具体情境之中,不生硬,达到了学生的自然内化。[2]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不管是从试题素材的选择,还是整个竞赛的层层相扣的环节,竞赛的过程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后教师总结时要注意肯定学生各式各样的貌似“不合逻辑”的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然而,面对不具有确定性解决方式的题目时,教师是否能把握好既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又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积极引导,如何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3.评价方式兼顾多样性
竞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和总结,这时是展示各组“胜负”的重要时刻,各小组的得分不仅代表选手的知识技能、表达能力等,还代表小组合作情况、成员积极性。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就要求从多维度、采用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正确地面对成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无疑对学生们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大有帮助。
竞赛式教学法通过协作学习,以知识竞赛、游戏等形式,在教师的导引下,达到寓教于乐,掌握知识的目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妨多尝试这种教学法,让课堂活泼起来,同时在具体环节中不断改进、创新,让学生自己想学习、爱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召国.竞赛式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
[2]王秀荣,孙良林,冯旭鹏. 竞赛式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Word文本处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
作者简介:
刘继芳(1986-)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现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张阳(1987-)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现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刘继芳 张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