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专业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导游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9 13:13
摘要:导游专业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贵州省旅游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从社会需求以及贵州省旅游学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如何发展建设导游专业,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贵州省旅游学校导游专业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导游专业 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导游专业的发展,这也对我国导游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很难完全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对导游专业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发展,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导游专业人才。[1]
我校自办学以来,“导游”就是重要的专业之一,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革新,核心要对培养模式上进行思考和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
一、将导游专业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贵州旅游发展现状相结合
我省旅游资源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这些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推广,需要高水平的导游专业人才,因此导游专业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第一,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是影响导游专业建设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创造机会让教师可以多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多派教师出去学习,不断借鉴发达地区和发展较好的学校经验;也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来我校开展经验交流。另一方面,要坚持教师下企业的这一制度,教师一定要站在行业的前沿,通过企业的见习、实践结合理论的知识,融合后更好的形成教学的方式。让课堂与行业形成“无缝对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意义。第二,整合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游需要持证上岗,通过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导游资格考试,通过者获得导游资格证。我校用功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能考上证,但缺乏灵活应变,很难真正为旅行社及相关景区景点所用;而具备了灵活应变的学生,往往学习不够努力踏实,无法通过考试。鉴于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将理论和能力进行整合,比如将目前我省导游资格考试所制定的教材进行整合,教学过程中交叉互补的进行授课,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再通过大量的实训课、项目教学等方式,巩固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立足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在校的教学,让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从中找到自信,树立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就是对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授课过程的把握,设计的项目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任务为引领,明确目的,学生通过尝试、反复练习,得到熟练的掌握。第三,与旅行社和景区合作,探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仅依靠校内的师资力量,应大量的引入校外兼职教师。从旅行社、景区景点的一线工作人员中引进,每学期请旅游企业的高层进行讲座,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兼职教师,感受行业真实的状况,通过企业高层的讲座,得到职业的指导和引领。[2]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进而在踏上工作岗位时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导游专业涉及到很多知识和内容,特别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要组织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课程分解成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团队合作、竞赛等方式完成任务,激发学生“愿学、爱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3]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导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开发和应用实训软件,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旅游景区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熟悉各种类型的景区,模拟训练不同景区的解说。还可以开发和利用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浏览和学习到国内外优秀的导游解说视频和资料,以辅助学生不断自主学习。第三,模拟旅行社管理实训,让学生在课堂上熟悉各大旅行社的操作流程,以旅行社各项工作业务特点和行业性质为基础,根据旅游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模拟训练,让学生从中掌握旅行社的创建、线路设计开发、旅游团队建立、产品销售、客户管理、财务统计与分析、总经理查询等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业务。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长期以来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短暂的,实际的社会见习,这样能灵活的工学交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行业的技能。[4]
四、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和综合应变能力
导游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作为旅游业的一线窗口职业,具备综合应变的能力。在校学习中,要有意识、分层次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学,服务意识从点滴开始,从责任感的重要性抓起。综合应变能力,则要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进行锻炼,在实训课的项目任务教学中,要设计多种情况,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最终核心是解决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不断的突破自我,有所收获。“勤能补拙”,通过不断的演练,可以培养、教育出真正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结束语
在导游专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关系到导游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保障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 李炳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l)。
[2] 王玉,中国与瑞士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差异分析[J] .商业经济,2011,(5)。
[3] 陈秋华,张健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4] 邹亮,王颖,曹洪珍。相关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 4)。
向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