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新时期,如何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生管理;管理观念;管理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我国高教事业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独立学院等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思想多元化,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成为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体制创新。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时代挑战

  1.管理理念陈旧,轻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意义上学生管理偏向共性管理,未能做实学生工作,不能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需要的多样性,某种程度上回避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确定上千篇一律,没有真正做好用心管理,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偏重管理,轻视人文关怀。传统观念里学生之于高校,是一种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学生天然属于被管理的对象,片面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校管理者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没有真正围绕学生开展工作.

  3.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高校发展现代化的挑战。高校已从过去的封闭、传统好、边缘走向开放化、现代化和中心化,新时期,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显现。同时,大学内部也在进行适应性调整。在新的大学管理格局中,如何充分发挥校、院、系学生工作的职能,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如何应对高校面临社会化的冲击,如何在管理体制上纳入法治的轨道都给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1.要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1.1 强化“学生发展”意识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世界、个性发展,坚持同理心,与学生以真心换真情。其次,要深入宿舍、深入课堂、深入活动,了解学生动态,注重沟通方式,急学生之所需。第三,尊重多样性,为不同个性同学发展提供平台、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加不同类型社会实践,培养健全的人格。第四,学生管理转型,学生管理功能转化,由管理转为服务型,用服务的意识去实现管理的目的。

  1.2 强化“管理育人”意识

  要认识到管理与教育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在管理中体现教育的精神,要体现人文关怀,赋予管理以更强的教育功能,寓管理与教育。在工作中,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把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把管理上升为教育,达到“铸人”“铸魂”的目的。   1.3 强化“民主法治”意识

  学校与学生在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层面之外,还有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且更是一种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在法律层面,两种主体之间是权力对等的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合法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诉求。其次,民主意识、主体意识要贯彻渗透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中,要利用现代化媒介,开辟民主监督新渠道,让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意识,自由表达自身诉求。

  2.注重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机制的构建

  2.1 管理主体视角

  管理主体层面包含组织领导管理机制、齐抓共管机制以及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健全的组织领导管理机制,是实现高校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关键。实际上,就是各级领导明确职责,不乱作为。更重要的是杜绝“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现象,校领导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

  高校管理和人才培养是艰巨复杂的灵魂工程和养成教育,是系统工程。它需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决策与执行的有机结合,需要构建高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共同参与的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所以,形成领导决策、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培养高素质学工队伍、强化其责任意识,利用好教师队伍以教书育人为契机客观上实现管理目标的积极作用,建设好齐抓共管机制。

  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学生自己在学校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下,根据教育培养的要求,并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学生的自我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隐性助力,其发挥的作用是学校管理不可替代的。学生自我管理学校要为其提供广阔平台,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积极发挥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从学校的引导和帮助转化为思想和行为上的自觉,从而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

  2.2 管理方法视角

  管理方法层面包含管理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督导制约机制。

  保障机制是保证学生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实施的前提。首先是高素质工作队伍保障;其次是经费保障;第三是法制保障。

  激励机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管理学认为管理者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激励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晴雨表”,一定程度上基于绩效考核的激励已处于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激励手段,发挥激励艺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结语

  督导制约机制是强化管理、从严治校的基础。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新时期加快法治高校、创新高校、廉洁高校和服务型高校,增强高校公信力,促进高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要把高校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仅要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机制,而且所有管理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管理者都不得法外设权,一定要“严”字当头,一切违规行为都要追究,一切不当管理都要纠正。同时,管理执行要形成督导制约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有纪必循、违纪必究的原则,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督导小组加强监督,以保证制度的权威,发挥制度的制约作用。

  王建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