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流通”模式下的流通阅览工作

  摘要: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加自由的阅读空间,顺应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潮流,提升服务品质,很多图书馆开始实行了集中借还的“大流通”服务模式。大流通“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和服务的模式,本文在阐述”大流通“概念及其特点的同时,分析”大流通“在流通阅览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流通;图书馆;模式

  “大流通”模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分室的管理服务模式,“大流通”实现了藏、借、阅、检、流、询的一体化,这种完全开放化的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不但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有效利用空间,使图书馆功能布局更合理,它是一种科学的调度、管理、服务的模式,同时也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大流通”模式下,图书馆的所有公共资源最大限度的开放,读者可在借阅一体的书库之间自由走动,或携书到另一书库阅读。图书将在图书馆设置借还书台进行借还,给予读者最大程度分便利。下边看一下“大流通”模式的优点及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一、“大流通”模式的优点

  1.发挥图书馆资源的教育职能

  这里讲的资源不仅指书刊,还包括馆里的阅览设施和空间。我们都清楚读者不能带包进入阅览室,这样不仅不能在阅览室内完成作业,看书摘录不方便,而且包内带的一些物品也容易丢失,这些都成为阻碍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因素。带包入馆后,读者在室内借书、阅览,或自习,图书馆内座无虚席,真正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1.1 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能

  统一借还后,每个阅览室不用再设置借还书岗位,不仅减少了机器端口的设置,而且将工作人员从跑库、押证等繁重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工作人员可以专门从事图书整架、巡视及咨询服务,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技术含量。

  1.2 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大流通环境下,读者入馆后可以进入各个阅览室,可以充分接触、了解各种书刊,可以自由、自主地选用各类文献,使用文献更为便利,文献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二、“大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流通管理下读者可以带包入馆,很多人面前既有图书馆的书,也有自己的书,工作人员的管理难度明显增加。大流通管理的大开放性为读者利用资料提供了便利,在吸引更多读者来馆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隐患,这些问题是以往没有或极少出现的。

  1.图书丢失率明显上升

  大流通环境下造成图书丢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

  一是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大。

  二是损毁图书不能及时处理。

  三是个别读者出于贪欲、自私心理,而有意窃取。

  四是工作设备的原因。

  2.图书污损率明显增加

  以前读者都是将书借回去阅读,还回时还书处的工作人员能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图书是否被污损,并准确找到污损图书的人进行相应的处罚,读者爱护图书的观念相对强一些。大流通管理模式下,整个图书馆成为一个大开间的阅览场所,学生可以在阅览室内边看课本做作业,边看各种书刊,许多人在看书时习惯性地在图书馆的书刊上做各种记号或笔记,阅读完后自行将书上架,当工作人员发现图书被污损时却无法找到污损图书的人,出现责任模糊。

  3.磁条被抽的书刊量增加

  有些书中的磁条是有意窃书的人抽掉的,但有时因工作人员磁条粘贴得不够深或因有些图书尤其是艺术类图书的装帧很容易露出磁条,有些读者在不清楚是何物的情况下,出于好奇,随手将磁条撕掉,不仅增加了丢书的危险性,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当这类书被借出后,还回时就会发现无法充磁,需要重新粘贴磁条。

  4.图书乱架率上升

  大流通环境中阅览室内读者人数的增加,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整架工作量加大,成书刊乱架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读者自己取阅书刊后放错架位,读者将图书自行上架,多数读者出于热心,想为管理员减轻工作负担,但由于读者对馆藏并不了解,往往忘记看过的图书原来在什么位置,就放错了图书,往往是好心帮倒忙,二是读者拿到一本“好书”没看完,又怕被别人拿了去,就有意找个架位藏匿起来。而工作人员忙于上书和巡视,没有时间及时整架,从而造成图书乱架,导致其他读者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图书。

  三、加强“大流通”管理的建议

  1.突出人性化服务

  比方说美化环境,图书馆的书架、阅览座位的安排要始终贯彻“人本”思想,馆内各种标识要醒目、清晰、布局整齐,通过装点绿色植物或花卉,使环境赏心悦目,光线明亮,注意卫生保洁。优美的环境有利于读者保持良好的借阅心境,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2.加强图书馆的内部管理

  加强安全意识,这是做好藏书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关键。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用于规范读者的行为,不要让读者自行将图书上架,而且加强读者导读咨询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读者的检索技能,降低隐性拒借率。

  3.增加设备投入,建立安全保障系统

  在造成图书丢失的原因中,读者有意窃取是新书丢失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在大流通环境下,图书馆在加强传统流通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防盗工作。图书防盗现在多使用可充消磁条及磁条式图书监测系统。图书馆应对关系到公共财产安全的借还书处、窗口、走道、门厅等地方增加监测和防盗设备投入,并严格控制磁条和监测设备质量,如在阅览室的窗口或角落安装监控摄像头;将部分楼道的窗子加锁;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安装一些电子监控设备;使用优质磁条、调整监测通道的灵敏度等,加强安全防范方面的技术支持,定期检查和更换有故障的设备,以减少丢书的机率。

  结语

  图书馆的大流通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一些具体的理论和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从而推动图书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方珍红.论现代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的实现[J].社会科学家,2007,(S1),pp.131-132

  [2]李晋瑞,郑玲.“大流通”模式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pp.70-72

  [3]方珍红.论现代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的实现[J].社会科学家,2007,(S1),pp.131-132

  [4]周倩.克服高校图书馆“大流通”弊端的新型藏书模式——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新馆为例[J].图书馆,2010,(06),pp.86-87

  [5]熊文娟.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7),pp.205-207

  王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