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涵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本科,实践教学,教育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5:03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应用型”转型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实践教学质量是确保转型成功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其特殊性及构建的紧迫性。为此,作者针对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从目标定位、组成要素、监控重点、考核评价等方面论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涵,为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涵研究
一、背景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中明确强调“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教高[2012]4号)[2],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育人质量要求。随着我国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教学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对工科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明确的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和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实践教学目标、计划、内容、条件、教师、课程、学生、监控、评价等因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3]。所以,其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有其特有的内涵,及构建的紧迫性。
二、特有内涵
1.目标定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老牌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有区别。其办学指导思想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立足地方或区域产业和社会的特殊资源、特色发展、特色改革的需要,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一线人才。因此,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内涵从监控目标、监控决策、监控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必须满足地方性或区域性,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其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发展理念、突出特色的理念、系统化的理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组成要素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监控标准、监控内容、监控机构、监控方法与手段等要素组成。要求建立完整的监控标准体系,制定实践教学总目标、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实践教学活动目标;规范相关实践教学制度;依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中关于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明确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制度、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材等;成立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班四级监控机构,采取必要的监控手段,形成监控闭环系统。
3.监控重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工程训练、社会实践、课外创新等内容。由其环节的多样性与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得很大,导致其质量监控往往流于形式。为此,需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督导组,建立实践教学督导制度,聘请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督导组;建立实践教学学生联络员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加强对“出口”环节的把控,重点监控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严把质量关。
4.评价
制定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特点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与相关组织和个人切身利益挂钩,并通报结果,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加强对基层实践教学工作的监控;开展对实践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规范学生考核工作,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工作是稳定教学秩序、建立良好学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总结
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如何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这就要求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部门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特色和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完成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4-7。
[3]徐英俊,曲艺.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4-106.
娄晓明 黄佳丽 刘艳 李泽军 叶正明 施毅敏 胡汉祥 李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