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文教学中的背诵让不少学生感到负担与厌倦,鉴于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思索探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背诵,鼓励学生间的竞争,使背诵变被动为主动。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事半功倍。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灵活多样的背诵方式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少的好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样也为语文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古诗文背诵;兴趣;高效;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背诵历来被誉为语文学习的“千古诗经”。将名诗警句、精彩章节、妙文华章等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烂于心,无疑是注重语言积累的捷径,同时对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增长学生语文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起着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学习中,背诵虽比不上作文那样让多数学生挠头,却也算是高山一座,让我的学生驻足不前,望而却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背诵,特别是课堂上有指导的背诵练习,几乎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而被人们拒之门外,仿佛一提背诵就是老套做法,就是违背课改新理念,就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再加上学生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懒,甚至也自认为笨,曾让我多次发火,并采取强制的措施,最终这些笨拙的教育手段在学生那儿没有取效,相反还让学生每当一听到“这篇文言文要求全文背诵”时,教室里立即就发出“哎呀”的无助叹息,这种情形促使我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乐意去完成此项任务呢?“教师的任务是刺激学生去学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学生身上总有闪光点,尽管他们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从平时接触中能感受到这些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很强,好胜心很强。鉴于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思索探求,寻求捷径,能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背诵,鼓励学生间的竞争,使背诵变被动为主动。
一、变教后背诵为教前背诵
“教后背诵”是指每篇背诵文章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才提出要求背诵;而“教前背诵”则相反,它是教师先指导并要求学生背诵文章,然后才进行教学,这两种方式的互
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探索而摸索出的一种尝试。
以往的“教后背诵”,尽管我把关很严,不惜辛苦“陪背”,可学生毫不领情,依旧是“债台高筑”,而自己也空耗不少精力;后来的“教前背诵”,我就在新学期领到新书伊始就提出任务:本册语文书中要求背诵篇目尽可能在教师未教之前,充分利用每周的两个早自习时间,认真熟读,然后到每一小组的组长处背诵课文,而每位组长就到语文课代表那儿背诵,全书背诵时间不超过十周。刚开始的时候。每次早读我指导学生怎样完成任务:先诗歌后现代文,再古文,每周公布一次背书情况。特别表扬背书快的同学,还私下
过问速度慢的同学,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放声朗读,有序地到指定同学处背书,全班同学积极性高,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
二、变限时背诵为随时背诵
“限时背诵”就是限定时间背诵指定的某一文章,这样做的结果是部分快的学生背书后无事可做,而还有部分同学正在准备背,可也有不少同学还不能背诵,有很大的弊病。“随时背诵”则改变了这种不足,背书快的同学就能又背下一篇,直到背完所有的篇目。少数背书慢的同学可以在早自习时间背,也可以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背,有机地调动了同学们合理利用时间的积极性,试验结果是教师要求十周时间,可有多数同学都提前背诵了本学期的任务,全班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就为语文的学习、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储备了更充足的时间。
三、变紧张背诵为轻松背诵
以前学生背书我要求同学到指定处背,不能完成任务的就到老师处背,结果往往是成绩差的同学到老师处背,本来他们的内心就自卑,觉得比其他同学笨,现在要到老师处背,心理压力加大,怕老师批评,心情紧张,往往就更背不了了,甚至不敢来。此时我作为老师,从学生自身考虑,叫他们尽量熟读课文。可以不来老师处,到自己不怕的同学处背,他
可以是你的同桌,也可以是和他一样的该到老师处背诵的同学那里,背完告诉老师一声就行了。这样这些后进生同学心里不紧张,轻轻松松地背书,很快也就完成了背诵任务。
四、教学时检查背诵,效果很好
当教师按进度依次教到背诵的篇目,教师此时检查全班背诵效果会非常好。每次我教到文言文的新授课时,如果是背诵篇目我总是要么抽背要么齐背,接着进行点评,再进行教学,当堂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好。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灵活多样的背诵方法给我的教学实践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让学生懂得竞争。竞争激发了学生兴趣。要背就自然要读,要想背得快就得读得勤,每次语文早自习教室人声鼎沸,书声琅琅,读书的读书,背书的背书,老师只管在教巡查,看不到哪个同学在偷懒,学生对一篇新课文由陌生到熟练背诵,期间要查字音、读节奏、看书下的注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即使有不明之处来询问老师的,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其次,为学生学习语文赢得更好的成绩。学生能提前背诵全书规定内容,后半期就可以利用早自习温习旧知识,预习其他课文。这样教师上课时学生由于减少背诵这一包袱而感觉学习轻松,课堂气氛活跃,敢于对书本知识质疑、求新,精力充沛,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不管是古人经验,今人实践,还是《课程标准》的要求都无不在昭示我们:应该重视古诗文朗读背诵,不能失之偏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苑红英.古诗文背诵方法指导[J].读写算,2011(22).
[2]高振忠.“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世界(下),2009(6).
[3]陈燕.“背诵与模仿”促进学生语言的板块化[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4).
崔乃武 鲍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