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讨论法教学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初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4:07
摘要:通过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公正、公开发表意见的独特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讨论的问题,确定讨论的内容。教师应认真选取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要抓住契机适时加以点拨。
关键词:思想品德;讨论法教学;创新精神;小组讨论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常要涉及到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为此,教师往往要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讨论中让学生明辨是非,找准方向,掌握新知。我们说课堂讨论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公正、公开发表意见的独特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并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讨论的问题,确定讨论的内容
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科目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要联系国家与社会生活中所发生和重要事件,而思想品德课中高质量的课堂讨论与问题的选择又有密切关系。故在教学中,讨论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要力求“清、趣、活、疑”。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相关联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紧密结合,提出同学们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不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容易切入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的重要作用;另外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然后组织讨论。来自学生中的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1],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使讨论具有实效性。
二、教师应认真选取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笔者认为讨论的形式主要是这样几种:
1.小组讨论这是教师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或让前后四名同学讨论。它的优点是规模小、涉及面广、发言充分,加上讨论时间适度,很容易形成讨论氛围。
2.对话形式讨论。这种讨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相互交流,阐明各自观点,使学生在不感觉到受教育的环境中,接受了教育,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思想上的相互沟通,情感上的和意志方面的相互鼓励等,它避免了教师某一问题上因唱“独角戏”而使课堂气氛死氯沉沉的局面,充分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
3.辩论型讨论讨论前,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挑选若干名观点不同的辩论员,组成正反双方,各方通过精心准备,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创新之花在妙语珠中跌宕,是非观念在唇枪舌剑中明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搜索、分析、归纳、表达等众多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锻炼。
4.咨询型的讨论这种方式是由学生发问,另外一部分学生回答,或答或问的同学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难为”对方,经此让气氛活跃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生动性、自学性,提高学生“当家作主”的责任心和总揽大局的应变能力起着重大作用。总之,课堂讨论,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可根据自身特长、学生阅历水平和教材状况,在正确策略的指导下,不断地摸索、丰富和完善它。也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会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教师要抓住契机适时加以点拨
在对课堂讨论的组织和管理中,教师绝对不能采用“放羊式”——不闻不问不管而放任自流。因为中学生的年龄不大、生活经验有限,他们不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所以在讨论问题时常常就事论事流于表面化、浅显化,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一叶障目不见树木。教师要进行耐心疏导,适当时可做阶段性的评价,鼓励学生明确下一步的方向,教师通过引导,便能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从独立到联系地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辩证思想方法的同时还会提高讨论的效能。使之真正成为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2]。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有一些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只是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坐视别人的回答,即使在小组的讨论中,这些同学也难以参与其中。这时教师一定不要置之不理,一方面可以采用故意出错的办法,引导学生去纠正,即使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以“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据理力争,经过与教师进行的一番“较量”,老师终于“认输”,学生得出结论并获得知识,这可以使以上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和竞争意识,但最后竞赛成绩最好不要差太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只有发挥每一位个体参与讨论的作用,才能使讨论达到最佳效果。
针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都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杨秀珍.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秦洁.英语教学中非语言艺术的运用.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J],2006年
方乃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