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引导

  摘要:大学生爱国行为的引导,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具体的应当通过下面几点进行教育:要有大局观念、要把行为控制在法律与道义的范围内、要把爱国行为引导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上。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引导

  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精神都较社会上其它群体强烈,他们是社会的先进群体,历来都是爱国运动率先发起者和积极推进者,但是由于学生的涉世不深、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力差等年龄段特点,使其行为有偏激和失控的一面,这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起到一些负面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多起和爱国有关的群体性事件最先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大部分是在校青年学生,引起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在应对这些群体事件时,如处置不当,极易演化成危害社会稳定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恶性事件。所以对大学生爱国行为进行引导,使其理智爱国,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爱国行为的引导,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具体的应当通过下面几点进行教育。

  一、要有大局观念

  国家利益的维护,重在根本战略利益和长远战略利益,不应着眼于一时、一事,对不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国际事态要密切注视,并适时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不必做出强烈反应。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维护,应该体现出大国眼光、大国气魄、大国风度。挑拨不和,制造混乱,趁机颠覆政权,分裂中国,是境内外敌对分子一直处心积虑追求的目标。作为个人,大学生有表达爱国热情的权力;作为公民,当代大学生有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的责任。

  热情与理性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和务实的,是和中华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当今形势下,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就是繁荣和统一,是发展中国,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实际行动保持大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成功举办国际性大型活动,就是对各种遏制中国、抹黑中国行径的最好回应,更是爱国主义最为具体生动的体现。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各种利益的摩擦与冲突几乎是这一时代的常态。对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摩擦与冲突,我们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行为能力。不浮躁,不盲从,不逞一时义气和一图个人之快,更不会借题发挥做出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的非理性行为,而是使自己的行为真正有利于国家的有序、健康、稳定发展。这样,就能真正抓住发展机遇就能真正维护好国家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强民富、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

  古老的中国曾经历经坎坷,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侮的艰苦磨难中迎来了新生。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在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后,中国将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呈现给世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那个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我们的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二、要把行为控制在法律与道义的范围内

  爱国激情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但是激情与理性并不矛盾。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就是理性。这种“理性”也体现了一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境界:只有以国家利益作为根本,我们的爱国之心,才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这种“理性”反映了一种履行公民责任的要求。为了民族尊严、民族利益,表达人民的意志,表达心愿,宣扬国威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要有爱国的激情,还要有大国理性。

  理性的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是泾渭分明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自私,与人类和我们平时所提倡道德人性观念相悖离,从深处折射出来的是个人的自私甚至是丑恶。纵容这种行为会恶化社会风气,带来道德价值观念的失衡。狭隘的民族主义,伤害我国与别国人民的感情,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从而进一步影响政治与经济,这正是国外一些敌对势力想看到的结果,这为他们制造口实攻击中国找到了借口。

  所以,对待伤害我们中国人民的事情,我们应当依据内心道德观念来来指导自己行为,要实事就是地找准对象,不能扩大化,要就事论事,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国乱外一些势力斗争要有理有据有节。

  爱国要依法、理性,意愿的表达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爱国热情可贵,也须理性表达。爱国的行动也不能逸出法纪许可的范围。比如决不信谣传谣,决不组织、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集会、决不用互联网和手机传播、鼓动不良消息和非法行动、决不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有损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的事情、决不允许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或社会闲杂人员借机捣乱、破坏。我们一定要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做严守法纪的公民。

  三、要把爱国行为引导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上来

  对大学生爱国行为的引导最好的方向是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大学阶段首要任务是学习与成才,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军事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们国家建设急需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栋梁之材和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党、国家和人民对每个大学生都寄予厚望。每个大学生都应当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使自己的学习获得强大的动力。而不能把学有所成的目的当成就是到外国发展,为了留在外国生活。当前全球的科技竞争十分激烈。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我国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如果从量上来分析比较的话,而中国的科技实力只有美国的1/5强。这就要求每个大学生都要有危机感,奋发努力,立志成才,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李雪白 谌廷潮 杨丽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