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管理问题的原因及策略

  摘要:最伟大的管理者,是那些善于管理情绪的人。情绪在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管理的好与坏,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频发的虐童事件表明,很多教师情绪失控现象日益凸显,教师情绪管理不好将会殃及幼儿。本文主要通过对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获得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管理;原因;策略

  幼儿园教师工作所面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高情绪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的发生、自我认知、管理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最重要的是不利于自身入职后的职业适应与发展,同时也不能给幼儿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值得分析研究。

  一、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管理问题的原因

  1.幼儿园初任教师自身

  1.1 幼儿初任教师自身的气质类型

  在国际的一些研究发现,情绪是否易发与人的气质类型有很大关系。气质分为胆汁型,多血型,粘液型和抑郁型。胆汁型的人表现为精力充沛,情绪发展快而强,言语动作激素难以自制,内心外露、率直、易怒、急躁;而抑郁型的人则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弱,易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真好形成两个极端;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接受新事物快,但印象不很深刻,注意力容易转移;情绪和情感易于产生也易于改变;粘液质——安静稳重、交际适度;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幼儿园初任教师分属不同的气质类型就决定了他们遇事后不同的情绪反应。

  1.2 幼儿园初任教师的育儿观

  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管理问题最突出的矛盾,不是外在的环境影响因素,而是教师本身内在的育儿观的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的认知发展水平影响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影响自身的情绪。据调查很大比例的幼儿园初任教师都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而幼儿园初任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此阶段的幼儿生理、心理上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不完善期。部分幼儿园初任教师在初入职期间不仅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基础也不扎实。对幼儿的认识缺乏理论指导,使得部分幼儿园初任教师缺乏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心理学家认为情绪问题多发并不是幼儿的行为导致的,而是幼儿园初任教师的心态导致的。幼儿园初任教师总是急速的渴望幼儿达到自己要求的水平,这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幼儿发展的现实的,长此以往,幼儿园初任教师的情绪便会处于非正常的激动状态,影响幼儿、影响自身在幼儿面前的形象。

  2.幼儿园方面

  2.1 幼儿园初任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幼儿园初任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交往对象的复杂化上,例如:幼儿园初任教师要学会与搭班教师或带班师傅”、其他同事、领导、幼儿、家长等多方关系处理好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语言交流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话语中的情绪一般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语调。言谈中的情绪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学会倾听的艺术,从语言的深层含义,从语调中仔细观察,才能准确把握他人的情绪。此外,调查发现幼儿园初任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部分原因于羡慕,甚至“嫉妒”。厄尔斯特将羡慕分为两种:对可转移事物的羡慕、对不可转移事物的羡慕;人际关系处理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认识他人的情绪,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是指觉察和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意图的能力。心理学研究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部分源于他人情绪的感染,尤其是消极情绪。调查发现幼儿园初任教师在新的环境里关注点并不在他人身上,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自己的工作是否顺利完成,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或倾诉给你忽视或抱怨。然而幼儿园初任教师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需要学会观察身边人的情绪变化,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在自己遇事或烦躁,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或情绪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到他人的关心、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2.2 幼儿园初任教师工作压力的多重性

  马斯诺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和爱的需要;四、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我们有第一种需求,我们就会有更高的追求,无止境的追求就会导致欲望的无限扩大,而当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心理落差的巨大就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这在幼儿园初任教师身上及其有说服力。同幼儿完美的活动组织、家长的成功沟通是工作的重要部分,但对于缺乏经验的初任教师来讲,初期就做好是很难的,在挫折中求生存是对幼儿园初任教师的极佳描述。由此初入职的幼儿园初任教师本身存在着职业适应问题。所以每当幼儿园初任教师的追求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便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幼儿教育工作失去信心,情绪问题自然便会不受控制,情绪管理问题便成为工作问题得以解决的最大阻碍。幼儿园初任教师因为工作的劳累、繁多,加上初入职各方面的不如意,所以幼儿园初任教师的内部动机并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幼儿园初任教师的心境及情绪的稳定。

  3.家庭的角度

  家庭对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管理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在的遗传性,外在的情绪问题诱因性。由于各自家庭情况不同,据调查部分幼儿园初任教师说到:我的家人脾气都这样急躁,遇事很难先稳定情绪。遗传因素在幼儿园初任教师的情绪问题上,是特别不容忽视的因素,这是最难改变的因素。家人处理情绪问题的形式严重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的情绪处理方式。其次,心理学研究发现:他人情绪对自身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个讲爱的地方。但家庭中难免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并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脾气,在幼儿园初任教师的生活范围内,家人若处于严重的情绪问题中,这将严重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的情绪变化。带着严重情绪开始一天的工作,幼儿园初任教师怎会安静、平稳自己的心态。

  二、幼儿园初任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提高的策略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师观的重要因素。正确的看待儿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当好幼儿教师的观念前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初任教师应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特殊性,应把“应该”变成“希望”。幼儿园初任教师要想情绪稳定、心境稳定,首先应放慢教育的步伐,接受幼儿的慢成长,让幼儿教育慢下来才会有时间观察幼儿真实的表现、内在的需求,才会有时间反思自我,让自己情绪上、态度上更具稳定性。此外,应认识到幼儿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且孩子的特点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幼儿园初任教师面对幼儿犯错时,不要束手无策,也不要情绪失控,怀疑自己的管理、教育能力,给幼儿犯错的机会才会增加他们的体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需要幼儿园初任教师正确看待幼儿的“反常”行为,给幼儿独立的、自由的空间,也给自己反思自我的空间,放慢脚步稳定幼儿、稳定自己的情绪。

  2.寻找积极情绪的源泉

  乐观的情绪是动力的助长器,据医学研究表明:乐观的情绪可以刺激大脑前额叶的发达,而大脑前额叶的发达可刺激人的思维的运转得更敏捷。幼儿园初任教师在遇到情绪管理问题的时候,应学会安静下来,怀想更多积极的方面,多树立信心,积极的心理状态给人以希望,在遇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能笑面相迎。同时真诚的微笑能传达爱意,也能提高自身的能量水平。微笑不仅可以给自己阳光般的信心,稳定自我情绪;更能给同事、领导展示自己得体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微笑能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爱,增加幼儿园初任教师的亲和力,拉近同幼儿的距离,为幼儿园初任教师接来下的活动组织奠定基础。

  3.提高自我情绪调控力

  提高自我综合情绪调控能力,首先应提高幼儿园初任教师的情绪知觉。著名的“蝴蝶效应”的理论告诫我们:要注意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要对这方面的微小差别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动,既便于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时刻保持一种健康清醒的心态。其次,幼儿园初任教师还要学会自我激励、暗示法。巴普洛夫学认为自我暗示就是通过语词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从而调节内部的心理活动。班杜拉的自我性能感理论是对自我鼓励、暗示的极佳解释。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免疫系统正常运作,使身体更健康,使个体面对应激的适应力更强,使个体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力更强。幼儿园初任教师应提高自我效能感,对给自己一些积极地暗示,增强自我各方面的信心,才更易于初任教师情绪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德俊,田宝编著.情绪-心灵的色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朱联红.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4

  [4]廖丽娟.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研究-以广州私立园幼儿教师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大学.2013:(3):67-70

  [5]韩蕊.浅析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4(45):11-12

  杨叶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