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工技术,中职,教学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5:40
摘要: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中专教育的人才培养在突出其应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下,课程教学体系应当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技能训练以及操作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突显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的特征,最终才能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实一体
《电工技术》课程是中职层次工科各专业必开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否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直接影响到后期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相比其他课程而言,该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因无法对该课程产生太大的兴趣,而致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课程抽象、难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轻现代技术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此外,有人认为该课程是基础课程,没必要涉及新技术,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对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现做以下总结。
一、教学模式的多元改革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明显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为此,笔者对教学手段进行了改进:一方面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视频、动漫方式展示一些相关设备的操作以及生产过程,更简单形象地解释了一些抽象的原理,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另一方面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可及时地链接到介绍相关内容最新发展动向的网页,让学生了解前沿信息。在此过程也向学生展示了网络查新的方法,这些做法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作为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不断地加强实践才是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对于基本的直流电路模块、电机与控制模块、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工具模块的实践强化,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是容易授课的,但对于如何实施作为新技术内容的可编程控制技术模块的教学,却给很多老师带来了困扰。为此,我把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这一模块上,具体的做法是以工程化概念为指导,结合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实例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地推进改革。
(一)合理安排实践内容,训练学生基本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材质量的好坏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实验知识。根据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实验指导书,摒弃以往常见的“步骤式”的实验指导书模式,采用重点详细阐述实践目的、任务和要求的模式,具体编程、调试步骤由学生自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项目的安排上,结合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开设基本训练和工程设计两大项目。基本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编程、调试,来掌握PLC的贮存单元、定时、计数、逻辑运算控制的运用,从而初步掌握编程和调试的方法。工程设计以现场运用为主,实验内容可以由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引出,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程、调试、试运行。通过这一系列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在学时安排上,打破实验课学时为2学时的传统模式,逐步加长实验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而致实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现象。
(二)严谨组织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在实验前认真备课是老师授课的关键,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抓好实验前的预习这一环节,向学生充分阐述有关实验目的与任务,并通过提问、提示、重点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后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分析其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为其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在实验中,作为授课老师应该秉承耐心指导的态度,由于该部分是以工程运用设计实验为主,学生的思路不一,实现方法各不相同,在实验过程容易出现各种操作故障以及未预想到的问题。针对学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疑问、难点进行剖析、引导,指导教师应耐心指导,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供给学生圆满的回答,不能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到失望,影响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工程设计实验进行更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严格要求应当始终贯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实验考核,建立实验评分体系,采用单人单机、随机选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中题目的编程、录入、调试、运行等环节。以理论考核加实验考核的成绩总和作为最终的成绩。
(三)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可编程控制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实验设备的落后和设备经费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作为电工技术课程一部分的可编程控制技术实验室的完整建立就需要正视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既可以考虑在现有的电工实验设备上添加配置,也可以考虑专门建立,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建立可编程控制器校内工程环境,使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我们与经贸系合作建立了校内工程实际环境——物流系统小型立体仓库。该工程环境以实际存放模具的仓库为对象,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按层、列存放货物的自动存取。该装置集成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如变频调速、步进驱动、光电检测等先进技术,为学生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论
经过多方面综合课程改革后的《电工技术》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该课程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而且还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课程。课程多元灵便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学、喜欢学。
吴敬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