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实施高中语文课程的几个抓手

  摘要:新课程改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必须理解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实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融合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完美情趣、学习方法与习惯等等。因此,应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新课标下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五个抓手。

  关键词:新课改下;实施语文课程;五个抓手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学语文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投身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课的改革,无非是课程内容与时代同步,教学方法要不断更新。在与语文课程改革同行的日子,我探索出了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以以下几个方面抓手。

  一、设计对学生的吸引力的课堂导语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喻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那么教学导入就是曲子的前奏。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导人有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时过于简单,没有达到效果,而有时又过于花哨,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让课堂陷于失控的境地。与课文看似有关联但细听却十分牵强的课堂导入更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课堂教学导入是没有的,教师走进教室,起立问好之后,马上便翻开书本开始研习课文。还有一个问题也比较突出,那就是,课堂导入常常是老师一个人在“独导”。学生似乎只是观众,没有真正参与这一环节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导人环节的失败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求新,求奇,求巧,以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导入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讲述故事导人法,新旧知识导人法等。不同的课形就会有不同的导人模式。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如何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浓厚的情趣。其次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设置情景,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

  三、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落实语文素质目标的关键。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促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抓住重点段以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中心思想这一特点。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品味文中之道,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情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

  在进行了读、说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对话。学生练笔的效果不错,当堂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老师进行了点评。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实践证明,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摸索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创出更新的教法,用最经济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倡导新课程学习方式

  传统的没有好的学习方式,难收好的学习效果。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而言,这种教育采用的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应该是热爱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同学们一道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合作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因此探究性学习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可能错误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是有意义的。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是“我经历了,我努力了”。

  五、树立新课程发展性评价观念

  课程评价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的评价不再是仅仅为了甄别和选拔,不再仅仅是得个分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变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评价应注重: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即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无论任何评价方法,其价值取向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考试改革更应是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按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进行改革。

  人民教育任重道远,语文课改方兴未艾。“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须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反思,不断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打造高效、卓越的语文课堂。

  陶卫东 陈家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