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反思性教学实践 有效提高教师素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师素质,教学实践,实践效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5:02
摘要:通过了解和掌握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类型,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能帮助教师在对过去经验的反馈的同时,总结他们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实践;方法;类型;环节
反思性教学实践,指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回忆、思考和评价教学经验,既是教师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也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通过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研究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际验证,从而建立适合自身的教学理论,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常用方法
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应提倡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效率的关键,常用的反思方法有五种。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比较常用的反思方法,通过总结和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才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对教材与学生等要素的理解,以及收集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分析他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等,写出反思总结。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相当于我们平常的教研组、备课组研讨活动,通过与同学科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一般可以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然后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最后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写出反思性总结。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和查阅读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以外,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方法,还有录像反思法、档案袋法等,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这些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在备课时,教师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例如: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学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假设涉及到以下的内容有: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导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却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等等。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难点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假如你再教这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做怎样的更改?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反思性教学实践的主要环节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1.确定内容
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如怎样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怎样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初中二年级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我理想中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教学评价是否可以取消分数评价。
2.观察分析
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例如:针对“在初中阶段,初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会出现学习成绩明显分化现象”这个现象,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分化,是不是由来已久的普遍性问题?初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相关的联系?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策略奠定基础。
3.重新概括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实际验证
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一阶段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通过对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经常翻阅,可以做到温故知新,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郭根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