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摘要: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因素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近年来,在多元文化论的影响下,跨文化心理学开始摆脱“欧美中心主义”偏见,出现了普遍性研究策略和特殊性研究策略相结合、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相结合的趋向。

  关键词:多元文化论;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多元性

  一、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概论

  1.多元文化论

  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因素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依据多元文化论的观点,行为并非是由内部的过程或机制决定的,而是文化制约的。儿童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习得了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这种文化价值观决定着人们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因此,行为是文化的产物。但是,当科学心理学从欧洲输入到美国,并在北美得以确立时,心理学家在寻求抽象和普遍性的心理规律时,采纳的是自上而下的实证主义方法。

  2.跨文化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是对人类行为及其传播的科学研究,探讨社会和文化力量形塑和影响行为的途径或方式,这一概念界定了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世界上人的行为之差异及个体行为与文化语境的联系。

  首先,都把跨文化心理学看作是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策略,即一种比较方法和策略。

  其次,都把文化看作是自变量或准自变量,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看作是因变量,力图确证二者间的因果关系。

  再次,都认为存在着跨文化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跨文化心理学就是要探究这些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以找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

  最后,都强调应从生态、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去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既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共同性一面,也要研究其差异性一面。

  3.两者的相互影响

  多元文化论对文化多样性有其特殊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跨文化心理学从普遍性研究策略向特殊性研究策略的方向。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传统中,这两种研究策略一直是存在的。

  普遍性研究策略是以同样的方法、程序、概念和理论应用于不同的社会,通过比较,找出不同文化影响之下行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这种研究策略是站在文化之外研究文化,且把文化看成是一个外在的系统对个体产生影响。

  普遍性策略的价值主要有:

  第一,它可以给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提供一种基本的解释,增进人们对人类行为的整体理解;第二,通过这种研究策略的实施,可以发展出标准的研究程序和方法,提高研究的技术水平。第三,可以作为研究者了解不同文化的基础,因为在研究的初始时,研究者对其他文化没有基本的了解,这种策略可以提供便利的研究技术和理论假设。第四,普遍性策略在选定的文化之间进行比较,较之深入文化内部进行研究更为节省人力和物力。

  二、多元文化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文化论兴起于西方世界,主流西方心理学在追求自然科学理想的目标指引下,力图发现不受文化历史因素影响的、一般的、抽象的和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便于可以推广至任何时代、任何文化条件下的任何个人。这种“通用主义”的观点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寻求经验资料的抽象意义;第二,关注恒常性,试图在变量之间确立规律性的关系;第三,不顾研究的背景和条件,尝试将结论应用到一切场合;第四,对所研究的变量之外的现象缺乏兴趣。第五,认为研究结论是价值中立的,研究的结果是客观的、绝对的,不依附于任何文化价值。

  同时,多元文化认为:“西方心理学倾向于从民族中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把得之于主要人口的成果和理论应用于所有的群体。这种研究范式被当成一种模板,适合于一切群体,并期望得到平行的结论”;由于西方社会中占优势的群体是白人群体,白人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在西方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因此,以白人文化为中心,忽视其它弱势群体文化的现象就很难令欧美心理学家觉察到。

  三、跨文化心理学的分析

  跨文化心理学产生之前,心理学家视心理学为物理学、化学那样的自然科学。在追求自然科学化的目标指引下,心理学家要么从内部寻找行为的决定因素,要么从直接的环境刺激解释行为,文化至多被看作一个一般性的情境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在通则研究的理想指导下,心理学家把确立一般性的、规律性的、普适性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作为根本的追求目标,以期获得行为的普遍准则。如果承认心理和行为是文化的产物,那么多元文化的现实就使得通则研究的理想化为泡影。

  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对行为的解释,使得心理学家可以从文化的视野看待行为,有助于对行为本质的理解。使用跨文化的研究方法,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比较,可以对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比较性的检验,从而可以验证这些研究结论的效度,改善研究成果的质量。

  事实上,跨文化心理学对于纠正主流心理学忽视文化的取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文化心理学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80年代以后,跨文化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原因在于跨文化心理学的目标存在分歧。

  首先,传播心理学的知识,把现行的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其他文化条件下,并加以检验;其次,在其他文化中探索和发现心理现象新的方面,从本土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再次,综合这两种方式取得的传播,确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

  但长期以来,跨文化心理学实际上仅仅重视心理学知识的传播。

  结束语

  整合多元文化论与跨多元文化论。以上分析表明,多元文化论和跨多元文化论各有优缺点,二者相互补充、密切联系,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既用客观的方法,又用主观的方法;既注重量化研究,也注重质性研究;既采用比较的方法,又运用其他方法;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心理和行为,以便构建更为完善、系统、合理的心理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叶浩生.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4,01:144-151.

  [2]宋晓东,叶浩生.本土心理学与多元文化论——在人类心理学理论前景中的相遇[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12-116.

  [3]李炳全.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J].心理科学进展,2006,02:315-320.

  [4]葛鲁嘉.文化心理学的多重含义与多元取向[J].阴山学刊,2010,04:5-11.

  [5]姜永志,张海钟.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5:62-64.

  [6]高媛媛.新心性心理学与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发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35-38.

  李春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