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几点做法

  近几年,医疗卫生行业出现一些“负面”“不和谐”现象及接连不断发生的“伤医”事件,使得学生对自身从事的医疗工作环境及前途有所忧虑。我们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为基层广大老百姓服务。由于基层社区服务医疗中心及社区服务站硬件设备条件差,各种医疗检查相对简陋,这就要求基层医务工作者需要有较好的临床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如何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显得非常重要。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社会道德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医疗卫生行业是个特殊行业,它肩负着维护人的生命及其健康的重任,因此,医学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体系中有着更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做法有:

  1.学生入学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针对社会上出现医疗卫生行业中“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人情方”“大处方”等“不和谐”现象,学生进行讨论,并与班主任老师共同探讨,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写出心得体会。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不可否认有极少数工作人员由于经济利益驱动,违背医疗职业道德操守,越过道德底线,做了不该做的事,受到国家法律的惩罚。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大家一致认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奉献自己,学好本领,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病人解除痛苦,不能为“钱”而动,守住职业道德底线。

  2.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由临床专业组织并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附属医院及基层社区服务中心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到学校作报告,每位用自己的从医经历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思想教育课。由于我们的学生最后定位在基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特别邀请基层社区服务中心的先进典型代表——我们的校友、全国劳动模范陈伟国院长、他毕业卫校临床医学专业,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凭着高尚医德和高超的医疗专业技术,赢得当地老百姓赞许和认可。从陈院长身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只要有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疗技术,在基层社区照样能做出大事业!照样能解决病人的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一个人的人身价值!

  3.参观附属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医学院门诊部分组分批让同学们参观附属医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地门诊部、全国先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同学们了解医院的环境,感受医生在医院的工作流程,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专场所。写出各自参观感想和心得。从中可以反应出学生深知自己肩上担子之重,责任之大。为同学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职业道德课程体体系的建立学生毕业后就业定位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遵循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九字方针,制定了相关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渗透教学。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基础教学中,重点介绍《医师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明白和懂得在今后医疗工作过程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若越过道德底线,不但伤害病人,也肯定让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教程中,提倡以人为中心,尊重生命完整性。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医学人文方法安抚的是患者的心理冲突;医学人文精神将患者从心灵的煎熬中解放出来,将生命价值赋予患者,使患者获得无限的永恒的生活激情[1]。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尊重病人!保护好病人的个人隐私,在没有获得病人允许的前提下,不能将病人的病情向外泄漏!多与病人沟通,处理好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为社会和谐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

  5.导师制的设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由10~15名学生组成,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配有本院老师和附属医院老师各一名作为导师。导师的选拔为本院老师由基础任课老师和临床专业课老师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而附属医院地导师由具有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职称,学科带头人等高技术卫技人才担任。每组导师有明确分工,本院导师解决学生在学业学习过程中碰到疑难问题及生活上遇到的困惑。本组学生每周定时向本院导师汇报学习过程中的遇到问题,与导师一起合力解决。另一方面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或空余时间,去附属医院跟导师一起参加查访、病例讨论,一些常见临床技能的见习,小讲课,让学生及早接触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临床医生这个职业的独特性,要学会奉献精神。

  6.参加各种形式社会实践学生利用寒、署假时间,在附属医院、社会福利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工子弟学校等以青年志愿者、见习等不同身份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基屋临床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对医生的职业性质、职业特点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病人,学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利用自身学到的一些知识为老人及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量血压、测体重、修指甲,常见健康知识讲座等,让同学觉得自己学有所用,有一种成就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7.沟通能力的培养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环境不容乐观,其中一个方面原因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学会与病人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强化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如故事情节的描述、角色扮演、互换角色、场景教学、行动导向等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学会表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峰,朱红,人文精神培育与医学生成才[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3-1115

  章良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