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

  摘要:基础教育,德智体美劳。德育排在首位,所以德育需要我们园丁辛勤的耕耘,谨小慎微的呵护、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培育要从小抓起。方方面面点滴渗透,“溶物细无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所谓的传道,可以认为占有很大程度的德育内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很好的德育作为基础和载体,那么知识和技能等的培养、培育往往会背离社会或者教育期盼的初衷!

  关键词:德育;校园;培养;细节;基础;初衷

  引言

  今天是周末,我陪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在校园里玩。孩子开心的对我说:“妈妈:我们跳皮筋吧”,她将皮筋的一头拴在树上,另一头给我拉着,她跳了起来,一边跳一边唱:“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进宫找紫薇,紫薇、紫薇、我爱你,皇上爱的是香妃……”听完后,我感到非常郁闷。记得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去她们教室听到的那首歌谣:“小明的爸爸是警察、一年才挣了二毛八、买不起鸡……买不起老婆要自杀,楼上有位漂亮阿姨、红嘴唇、绿眼皮、头上戴着个x尿盆,……”这些歌谣朗朗上口,很多还夹带着脏字,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怎能被如此熏陶?这些带有色彩的文字现在被他们一遍遍的吟唱着,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什么暗示?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些文字中所蕴涵的不健康的意义又会给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记得我小时候跳皮筋时唱的歌谣:“跳皮筋,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十二、二三、二四、二五六……”

  基础教育,德智体美劳。德育排在首位,所以德育需要我们园丁辛勤的耕耘,谨小慎微的呵护、培养。校园灰色歌谣正在流行并侵蚀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所以课间让我们悄悄地走进教室、来到操场听听孩子们正唱什么。闲暇时间让我一起教孩子唱一些有意义的歌谣,然后鼓励她们把这些歌谣传播给同学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培育要从小抓起。方方面面点滴渗透,“溶物细无声”。

  有一次,课间,我走进教室给学生们发试卷,当我发给xxx同学时,他拿起试卷看了一下,然后迅速将自己的试卷和同桌的调换了。此时,他的同桌不在,我感到一丝诧异,于是想看个究竟,原来他的试卷上的试题印刷的比同桌的模糊,所以他瞬间做了一个损人利己的决定。我把他叫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问他:“你觉得你的同桌对你怎么样?”他说:“好”,我又问:“如果你刚才的举动被你同桌看到了,他会怎样想?如果你是你的同桌你会怎样想?”他不啃声,但在思索。沉默了一会,我在手里剩余的试卷挑出文字最清晰的一张交给他,并对他说:“你是个聪明人,拿上这张试卷你知道该怎么做”。第二天上课,我看见他的同桌有一张我意中的试卷——自私自利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学生所拥有的个性。现在的学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往往比较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结果是让子女失去了培养性格、锻炼意志等等素质的机会。这样形成的性格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或者偏颇狭隘的人格,损人利己的行为也就屡见不鲜。具体如何引导他们能为他人着想,值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共同商榷!

  我想我们最重要的是健全班级的管理制度,确定管理的具体内容、具体方法;在班级管理中明确任务、各司其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份内事做,才能使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认识到责任,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加强德育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同学们在学习上更是“花样百出”,上课讲话、搞小动作、“梦周公”、作业“偷工减料”、考试作弊、旷课、逃学……,上课时的“名堂”更多,喜欢和老师抬杠,其实他们的一切行为都证明了他们根本认识不到学习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现在有很多同事说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没有礼貌。我问同学们见了老师为什么不打招呼,有的同学说怕羞不敢张嘴问;有的说他打招呼了,但不知什么原因老师不理他;有的说自己见了老师感到有很局促,不知该说什么;有的说不想说话......针对这些现象分析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不良现状的因素:一是上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心理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是我们教师过多的强调师道尊严,过份严格的要求学生,使学生产生了惧怕心理,见了我们老师不敢说话或者怕自己说错了话;三是学校的礼仪教育不足,学生见了老师不知道该说什么;四是初中的课程多,学生只顾进埋头学习,不愿多说话;五是有些学生本身性格内向,向来沉默寡言;六是有些学生骄傲自大、“目中无师”。除此之外,跟社会环境亦有很大关系。所以在现实中学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满口脏话骂老师,甚至动手打老师的现象,可到头来老师却要无条件地忍受这些伤害,想想可悲,甚至愤怒!

  对于学生的不问好,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可以原谅,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在目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地位平等、关系融洽。作为教师我们的观念真的转变了吗?我们真正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了吗?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主动和学生倾心交流了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所谓的传道,可以认为占有很大程度的德育内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很好的德育作为基础和载体,那么知识和技能等的培养、培育往往会背离社会或者教育期盼的初衷!在日本,一年级小学生必须上“道德课”。课堂上老师给学生讲道德、礼仪、做人,把道德对做人如何重要灌输给小孩子。课本素材几乎都是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孙子等,仁、礼、忠、孝等都有。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礼仪教不足。

  雒慧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