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教育管理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发展重要性

  摘要:当今社会对艺术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艺术素质逐渐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进行艺术教育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众艺术素质现状,然后分析了艺术教育管理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在学校全面开展艺术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艺术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我国对高素质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源泉,因此,学校需要用素质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智力素质、审美能力、身心健康、道德修养等能力的培养。其中,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

  1 我国民众艺术素质现状

  1.1 对艺术理解不正确,忽略艺术

  大多数人认为艺术是专门对于艺术家的名词,而艺术与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毫无关系。并且在我国民众中,对艺术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非常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大的艺术文化成就,但是我国民众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精粹(戏剧、国画、书法等)完全缺乏理解,更不要提欣赏能力,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及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更是难以体会。

  1.2 审美品位偏低

  我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追求实惠、经济实用,严重缺乏对审美品质的重视,使得我国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品质低劣的产品,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审美品质的提升及商品质量的提高,还严重制约了我国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及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1.3 过于注重物质,精神追求较低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这些人在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满足之后,过于追求奢华的生活以及物质享受,导致其爱好、生活习惯等都比较庸俗,品位相对较低,精神生活比较匮乏,艺术修养相对较低。同时,这些人通常忽略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品质修养的培养,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缺乏良好的前瞻性与合理的计划,导致其个人事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1.4 创造力与想象力过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家长、学校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普遍不重视对其全面素质的培养,而是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我国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考试成绩较高,智力水平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但是严重缺乏创新精神与想象力,实践研究能力也偏低。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没有形成较好的形象思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其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时候,严重缺乏相应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这也是艺术素养缺乏的表现。

  1.5 心理素质较差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课业压力比较繁重,因此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苦读,对于其周围环境的变化,所接触的人、所发生的事没有精力来顾及,因此他们与人交流偏少,从而情感冷漠,没有体验美的能力,没有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缺乏生活的信念、勇气与自信,对于发生的事情缺乏应变的能力,总体而言就是其心理素质较差。

  综上五点可知我国民众的艺术认知及艺术素质较差,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水平不高,普及率偏低,但是艺术教育管理对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开展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艺术教育管理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2.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情感及个性

  在艺术教育模式下,人的兴趣能够被调动起来,心灵能够得到愉悦,情感能够被打动,因此,艺术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对其微观行为的教导。学生的个性在艺术的表达形式下,能够得到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还会展现为美的形式。艺术教育对外能够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对内能够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及内心世界以更好的形式表达出来。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图像、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与传统表达方式相比,更加感人,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学生在艺术环境的熏陶下,往往会对人生的态度更加积极、自信、乐观,更容易培养其人格与思想的独立性与健全性。艺术教育是发展人整体水平的教育,也是道德、意志、情感教育,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与人生观。

  2.2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结合理性、情感的教育,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学生利用表象去创造事物,并能够帮助学生对经验的获取及对生活哲理的顿悟。钱学森曾经说过,在科学上创造成就,离不开艺术的形象思维,而也正是在艺术的熏陶下,钱老才没有受到机械唯物论及当时狭隘观念的限制,才能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更宽广,从而创造了“两弹一星”的成就。爱因斯坦曾经患有“读写困难症”,但是其有“相对论”这一伟大成就,他说过,思考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用的是语言,而他用的是图画,正是这种图画式思考的形象思维使得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因此,形象思维对学生的智力发展非常关键,而艺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

  2.3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及观察能力

  卢梭曾经说过,绘画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的方式,还能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开展艺术教育,在课堂上开展合适的视觉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问题的能力。艺术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对本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这种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把其应用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具备抓住所学知识精髓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能够在观察与表现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其记忆效率也会不断提升。   2.4 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

  在艺术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拥有非常广阔的表达空间,因此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学生通过艺术活动的参与,其会逐渐形成自主想象、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可以在实践中把自己的主张、想法等表达出来。想象力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创新力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因此,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力与想象力,而艺术教育对学生创新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式。

  3 学校全面开展艺术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3.1 开展贯穿教育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

  在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对有艺术特质、艺术天赋的学生的培养,而是保障所有学生都有接触艺术的权利与途径。使每个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艺术潜质得到有效地发挥,艺术修养得到广泛地提升,从而获得全面发展是艺术教育的责任。艺术教育的开展,要贯穿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校教育、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智成熟程度、对美的认知能力不同,因此艺术教育要随着学生阶段的不同而相应地改变其教育形式与程度。

  3.2 关注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与其他的教育形式不同的是,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启发,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相应的艺术教育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表现途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加强训练学生技巧,加强情境模拟,还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去思考,启发学生去想象。

  3.3 开展综合化的艺术教育

  要想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学校就应该开展综合化的艺术教育,开设舞蹈、书法、电影、美术、戏剧、音乐等全面的艺术课程。自古以来,艺术的发展就不是独立的,而是包罗万象,百花盛开,全面地体现了人类所有的智慧与经验。所以,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艺术拆分开,对艺术的某一部分进行狭隘的研究,而是要尊重艺术包罗万象的本质,对艺术所包括的全部内容进行全面地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多种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艺术修养。

  3.4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在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不是用艺术教育来代替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而是要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这三种教育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拓展其自身的知识面,并激发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平衡好理性与感性,要利用艺术教育的特点,启发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建立起生动地认知与体验。

  4.小结

  艺术教育要让学生有一种“生活与艺术息息相关”的认知,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时时刻刻想到艺术,用艺术思想、艺术观点、艺术创造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地用艺术的方式对日常生活进行表现与美化的习惯,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琳.对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探讨[J].东方教育,2014,(2):319-319.

  [2]王继瑞.探索中专艺术教育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221-222.

  [3]白洁.关于加强中专艺术教育管理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98-299.

  [4]王莉.中学艺术教育管理问题浅析[J].现代交际,2012,(12):189-190.

  [5]张波,常思亮.论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教育思路[J].魅力中国,2010,(8):152-153.

  杨剑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