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宣传教育,大学生,网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4:56
摘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采取多渠道系统立体的教育途径,可通过课堂主渠道教育,校园与社会环境熏陶影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教育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爱国主义;校园文化;社会实践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正面教育与侧面熏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多方配合完成的一项工作。面对新形势,高校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寻找既符合时代特征,又适应大学生特点,同时便于操作执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改变过去那种空洞单一老生常谈式的教育格局,通过多渠道系统立体的教育途径,扎扎实实地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力争做出实际成效,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通过各科教学以及学术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强化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力度。政治理论课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政治理论课教育,要使大学生对祖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了解,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更深刻理解,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通过各科教学、学术活动的“载道作用”、“渗透作用”,都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各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了解到知识的来源,学者与科学家的艰辛与成就,我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与别国的差距,就会激发爱国自强心理。在发达国家高校,学术活动的内容则可以涉及到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国际政策、世界形势、环境保护、宇宙探索等等,范围十分广泛。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影响着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人生、社会与道德价值观的状况及其变化与发展,对爱国主义教育都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另外大学还应当加强国防教育、历史教育、公民教育等内容。
二、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影响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的过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对青年大学生实行渗透教育,使他们在环境的熏陶中和活动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各种爱国主义情感与精神。具体包括营造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开展必要的爱国礼仪教育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是进行正面的理论说教和侧面的环境熏陶,还应当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依靠具体的爱国主义的行为实践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参预与社会服务两类,社会政治参预与包括行使政治权利、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环境保护等多种方式,它们能够增强学生当家作主的责任意识和辩证对待社会问题的能力;社会服务活动则是让学生走出教室,直接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活动,以达到体验、学习与锻炼的目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情与社会,也增强了学生与民众的之间的感情,比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科技合作开发以及智力支农支边活动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显著地增强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要素紧紧渗透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联系起来。
四、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是受互联网影响最深、最广、数量也最多的群体,据有关统计,大学生中的网民占到35%-40%。而网络的开放性又使其成为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腐蚀、削弱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的阵地,对此我们不可等闲视之。“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因此,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每一所大学都应在自己的主体网站中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要架设网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开设网络论坛,网上爱国人物纪念堂,提供爱国主义影视资料书籍等在线观看和下载等等;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的管理者与教师等也可通过网上与大学生交流,收集整理网上信息,建立良性循环的通道;同时也应当启动网络文明工程,利用先进手段清除网络垃圾和精神污染,消除网络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影响。
五、要抓好非常时期和重大事件的集中教育
高校要抓住各种契机,抓住一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营造教育环境,比较集中地,有针对性的,大规模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展,形成弘扬民族精神的热潮。比如像2008年奥运会、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建国70周年等振奋人心的事件,各大学就可以以这主题,营造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像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考验,抗击非典成功等事情中,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的责任感、凝聚力和自强精神。而像中国驻前南使馆被炸、家乐福事件、钓鱼岛事件等,高校则应重点开展理性爱国教育。
谌廷潮 王晴 杨丽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