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浅谈如何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自卑心理,差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3:50
体育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存在着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能完成各项运动技能、体能考核指标和任务,而体育差的学生,由于体质弱、身体超标、或者因为协调性差等原因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正确转化体育“差生”,我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体会,对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差生”存在的原因
一是由于体质弱身体单薄、体弱多病,或者身体过度肥胖。二是原来的体育基础差。三是对体育缺乏兴趣、没有特长。四是体育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五是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运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六是意志品质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七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体育差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往往知难而退。针对体育“差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所以转变体育“差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二、体育“差生”的转化和教育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差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差生”的知心朋友,平时要多关心、多鼓励他们,对待体育“差生”平时见到他们应主动打招呼,并利用空余时间多与他们接触、交谈、问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生情况,以及以后的打算。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其它学科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体育“差生”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获不大,此时教师应以宽厚、仁爱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差生”,不要轻易批评,指责他们;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注意说话的艺术性,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同时在转化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达到“差生”变“优生”的目的。
3.降低练习难度,使学生树立完成动作的自信:对体育“差生”必须加强区别对待,对他们的教学要求必须适当,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降低高度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差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充分备课,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体育教师应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组织动员他们主动积极地练习,对于比较复杂的动作,教学步骤应分得细一些,让他们逐一掌握,各个分解动作,然后再一步步地加以组合。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水平的提高与发挥,又有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勇气,使他(她)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因材施教,方法得当: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转化体育“差生”是很重要的,但对待不同的“差生”应有不同的教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比如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有的同学以挺肚子代替挺身,还有的同学落地时身体向前栽或向后坐。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5、个别指导、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针对体育“差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多给他(她)们一点机会,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发挥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的带头作用,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助体育“差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总之,教师一定要做好体育差生的思想,说服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起吃苦耐劳的精神及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启发他们地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越强,自信心、刻苦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一定要“以身示范,晓知以理;因材施教,动之以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差生”转化,达到提高全民族体育素质的目的。
王光仲
2007年12月
徐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