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机制思考

  摘要: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从土地制度、机制、权益、调控、三农问题、保护基本农田、市场整顿、管理职责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措施;并揭示了目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今后土地资源的管理,应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引用市场机制,利用价值规律;提出了转变伦理观念、运用价格机制、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核算体系、建立储备机制和外部补偿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要性;管理措施

  一、前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就是人类为了生活需要,在土地上进行长期的周期性的经营过程,从而创造出人类需要的社会价值,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这里的物质需求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棉花等一系列的生物与技术。事实上,在人类的生存的历史上,当人类开始使用土地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了对土地的研究。这其中涉及了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使用,三者相互交融,寻求达到生态的平衡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性资源紧缺状况的不断出现,各个国家都采取了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效节能发展模式,我国依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对资源开发管理形成严密的制约准则。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必要物质条件。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几种类型

  土地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值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的特性要求人们合理地利用我国的每一寸土地。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人们必须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几种类型,从而因地制宜,使我国的的国土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本身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其位置固定、规模固定,因而人们在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做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土地资源又具有生产可循环性,换句话说,就是土地的使用具有循环性,呈现着季节变化的自然属性。因而土地在分类规划中就具有多样的复杂性的特点。土地资源从其内容上可分为林地、山地、草地、沼泽、沙漠等几种类型,从其使用情况又可分为建筑用地,居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作物用地,商业用地等多种类型。土地是人类的生活场所,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处理好土地内部的动态关系,将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是续发展。

  三、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是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育着世界23%的人口。事实证明,我国在土地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土地的使用关乎着华夏子孙千秋万代的历史传承,以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效益,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种土地使用模式必须被新的土地改革模式所取代。经济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的索取与土地在使用中的供需不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我国虽然拥有着世界第三大的国土面积,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却很低,我国人均土地使用呈现着人多地少的基本特点。在这有限的土地中,可使用的耕地面积也由于人们对经济的开发逐年的减少,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国有土地资源规划的整改,我国的土地资源将会出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1.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的特征。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定空间性,对土地的有限性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2.土地资源具有可生产性的特点。这种可生产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要是土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3.土地资源具有特定区域性。土地之所以具有显著的自然分布规律,是由其特定的因素决定的。

  4.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物质条件。自古以来人类的祖先就在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为人类劳动的对象和生活载体。具有任何其他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特点。人类通过不断地挑战自然和战胜自然条件,与土地资源融为一体,创造出绚烂多彩的人类文明。

  五、我国实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措施

  1.近年来,我国严格规范土地利用制度,制定合理的建设用地总量,土地的利用水平决定了城市建设和村镇发展的程度。不断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水平,引导和发展正确有序用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做好土地使用范围的界限划分工作。

  2.建立和实施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制度。首先,对农用占地加以合理控制,建立健全土地审批和转让制度。必须严格审查方案落实情况,加大对耕地占用成本的投入,严审耕地占用。此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认真完成土地使用的各项使用规划工作。完善农民的土地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对耕地进行保护。

  3.颁布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制度,制定年度土地使用考核方案,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健全和完善市场管理机制,以集约用地的形式对其实行激励机制。

  4.深化改革土地资源使用制度。扩展对土地资源的有偿利用范围。国家对各项建设事业采取相关措施,对国土资源建设项目实施招标、出让等制度,大力推进和实行国有的土地资源租赁制。提高和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调控的能力,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正确引导土地资源的使用方向。

  5.大力组织对土地的开发和复垦工作,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因素,国家在对废弃的土地资源开发时必须要把握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符合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策略。通过对荒废农田及其荒地的综合治理,扩大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最终使农业生产的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和改善。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土地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的特性,这就要求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要保障我国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和稳定的增长。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的研究,反映了我国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重视。但是,在成绩面前,我国依然要冷静地思考,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无限的社会财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与生态需求。

  参考文献:

  [1]任小明.浅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1,(9):37

  [2]夏奎昌.土地资源利用探讨[J].华章,2012,(5):59

  [3]李岩.浅谈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78-80

  王晓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