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语文课程观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留守儿童,教育,农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9 11:49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随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服农药中毒身亡事件的传播,留守儿童再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此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并从语文课程体系构想下提出相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文课程观;现状;对策
2015年6月9日深夜,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服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4名儿童中年龄最小的为5岁,最大的也仅为13岁。3年前的冬天,也是在七星关区,5个男孩在垃圾箱里烧炭取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这九个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参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也就是说,全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像毕节悲剧中的九名孩子,孤独得像荒草一样生长。
贵州省是我国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据调查资料显示:贵州省是农村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近400万人,全省留守儿童约有10万人,并呈扩大趋势。(来源:贵州省教育厅官方网站2013年5月)
从前,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大多来自电视屏幕,如今,有幸深入第一线,作出如下调查。据了解,黔南州有留守儿童1.5万人(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2013年2月),现在以黔南州的上司中学为例,上司中学学生总数3100人,留守学生314人,占10%。
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被托付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更有甚者是独自生活。在这次上司中学抽样访谈调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以为父母抛弃了他们,性情变得孤僻,甘受寂寞,与其他的孩童在一起会感到自卑,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们,在嘲笑他们。该市已通过建立落实关爱留守儿童机制,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例如,在沙寨中学等10余所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寻找家乡的美丽”“荡起生命的风帆”等活动。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语文课程涵义、性质、及功能的发展。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语文课程这项系统工程对青少年在个性、认知、情意、技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正是儿童们所欠缺的,更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留守儿童所缺乏的。因而如果建立一套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相适宜的语文课程体系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出现的的问题。那么,在语文课程观念下,应该如何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呢?
1.语文课程资源本土化
在语文课程中强调本土知识的价值,因而增添本土知识的内容,将改变农村中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留守儿童这种语文课程资源,使他们真实拥有的课程资源发挥最好的教育功效。
首先,组建本土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团队。其成员由相关的行政部门、教育及课程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组成。其次,语文课程作为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手段,应充分挖掘农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提取他们熟悉的教育内容。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课程资源渠道,弥补教材资源不足。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资源所不具备的。尤其是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又特别的强,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以激发农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深入学习,从多角度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黔南州的一些地区开发了校本课程,内容立足于当代传统文化,生活、生产相关经验等。
2.语文课程设置综合化
在语文课程设置上本着农村留守儿童既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又能有多种出路和前途的原则。农村学校的语文课程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语文课程要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留守儿童的要求。要在保证留守儿童达到国家规定义务教育最低学习标准基础上,使学校能够选择语文课程、学习者能够选择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语文课程要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能够吐故纳新。要使语文课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为新知识、新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及时进入农村学校的语文课程体系创造条件。比如针对留守儿童成长过程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增加一些灵活性的内容,通常采用慕课的形式。留守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专题选修,如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开设营养保健、安全教育、消费教育等内容的课。此外,也可以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开设青春期教育等课。
3.语文课程内容生活化
要实现语文课程对留守儿童的适切性,关键在语文课程要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农村学校的语文课程内容应该满足基础性、生活化和本土化的多层次发展需求。农村学校的语文课程内容,应当从本国甚至从世界文化宝库中精选丰富的、优质的和最基本的知识组成,以确保留守儿童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例如,黔南州的上司中学在今年的端午节之际,在莫品庆校长带领下,特别设置了关爱留守儿童之“浓情粽香,香满校园”的课堂活动。学校购置粽叶、糯米等制作粽子的原材料,带领全校师生学习包粽子这一基本技能,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充实的端午佳节。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仅靠某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协作,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钟连元、瞿立言.构建语文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苏州教育学院报,2001(1).
[3]翟花平.从语文课程角度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于千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