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人们往往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教学场所,将课程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反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得课堂长期处于无效或低效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思想品德教育,重新定位思想品德课程的定位和功能,必须有效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实效性

  引言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中是中学生各项素质教育的首要教育任务,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能够直接体现德育教育的效果,只有入心入脑、入情入理的德育教育,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德育教育的意义。但是,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又缺乏实效性,导致无法真正的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课改主要是针对课堂上的教育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课堂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课改的成功、失败关键因素[1]。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高其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因此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则会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所以课堂实效性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素有许多,其中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便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丰富课堂内外的理念内涵,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教学演变成智慧型、学者型和研究性教学,以此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2]。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实施现状

  教师唱独角戏是目前课堂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3]。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基础上,教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只能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设计者,需要将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服务的对象。但是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少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在教学思路上,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调整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方法,往往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在讲解过程中,题目讲的太多,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了,但是却没有将知识的重点进行充分的讲解,导致课堂严重缺乏实效性。

  三、提升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对策

  1.树立实效性教学观念

  教学对象永远是学生,需要将学生看做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必须完全杜绝口头上将学生当做是人,但实际上却将学生当做是随意摆布的物而已。对此,教师就应当将学生真正的放在学习主体位置上,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杜绝一切将学生当做考试机器的思想。丰富课堂内外的理念内涵,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应当建立全新的教师观和教学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教,学生也只负责学。教师则知识充当活的教科书,知识的化身。没有教师的教,学生难以自主的学习知识,在课堂中,也是往往呈现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现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最总达成达成书本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改善。

  2.确定实效性的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教育课程需要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其中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知识目标,利用这3个目标统一整个课堂,思想品德教学只有注重了这些全面性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够有目的性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来制定,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个角度来思考。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教材或相关书籍的查阅,掌握课堂当中的课程标准;第二步,梳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建设一个相关的知识网络,时刻掌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第三步,分析本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主要是包括对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学生的预备技能分析和学生的目标技能分析。以此才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3.充实实效性教学内容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料,是课程标准的活体化载体。教师在课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并且整合教材内容。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既要做到活学活用,也要尽可能的超越教材。优秀的教师一定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善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善于寻找情境问题来充实教材,利用生活当中的一些真实情境问题来解读教材。如果选取较好的情境问题,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进而活跃课堂的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例如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以此,学生便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师生关系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这不仅仅有利于实现实效性教学目标,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课堂内容和学生生活、学生个人知识、学生个人阅历、直接经验、直接知识等相联系,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打下殷实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教的心服口服、自觉践行。实效性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是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当中不可取代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改正在实行的过程中,希望广大教师将实效性教学作为课改的研究重点,共同推进新课程,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1]汪文明.理想课堂的42个问题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4):9-11.

  [2]兰明乾.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研究[J].陕西师范初中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专辑):190-192.

  [3]周阳.思想政治探究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4):11_13.

  杨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