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品德教育,创新,填鸭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3:48
摘要: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缺少创新性思维,而创新性的思维也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现如今,全球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种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受教育的人具有创造力,因此,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近年来,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做了相关的改革和探索,也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但是不能否认,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仍比较落后,只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却忽视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通常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而对学生缺少启发式教学,导致教学方法单一,一味的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缺少创意,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要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不难发现,实施创新教育是整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更新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并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愉快的心理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1.师生平等
在传统的教学中,提倡师道尊严的思想,这也造成学生比较恐惧教师,从而降低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并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正确的引导学生,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难免出错,教师要允许这种差错的出现,并逐渐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一起进行创新与探讨。
2.尊重和信任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更多的尊重学生,会使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从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当学生在回答某一个问题时,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的信任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就算遇到困难,也能积极面对。教师不能一直居高临下,应该多扮演学生的朋友角色,拉近与学生彼此间的心里距离,让学生更有自信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改革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缺少讨论式和启发式等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认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更多的是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从感性到理性
学生只有产生疑问,才会激发创造性的思维,而在思想品德课上,当分析一些事实材料时,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节约能源的教学
在上节约能源的课程时,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制作课件,在课上给学生演示。将秸秆喂牛,牛再产奶这一过程的图片播放给学生,并让学生谈谈这样进行资源利用的好处。学生会比较热情的回答,如可以使资源循环利用等,而且学生会举出类似的例子,再进行相关说明,最终教师会达到节约能源的教学目的。
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灵活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减少机械性的提问,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提问的题型可以进行变化,包括选择、辨析等形式,使教师的提问更加灵活多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提问的有效性,设计的问题要联系新旧知识,这样会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整体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上,许多教师还只重视单独章节的教学,虽然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单独章节的知识点,但往往不利于学生掌握综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完全掌握全书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这会帮助教师进行整体教学,并方便学生综合比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除此之外,思想品德教师也应归纳好各个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归类,从而理清全书的知识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助于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创新思维
1.设疑启发
思维来自于疑问,学生产生疑问,才会运用思维,这样才会进行创新。而设疑启发就是让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教学重点,从而科学合理的提出疑问,并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各抒己见,并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疑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知识重点进行,并综合新旧知识,最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2.鼓励学生
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使人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性,而随着学习知识途径的增多,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和答案,使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并养成创新精神。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中,传统的粉笔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在局限于课本,而且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资料。
例如:世界文化之旅课程
教师在讲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个国家的代表性的地标或服饰,像和服以及樱花,还有万里长城等。让学生回答这些事物都代表哪个国家,之后再学习这些国家的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创新是教育的核心,通过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提升其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冷继强,冷凤玲,马新华.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网络财富,2010(13).
[2]蒋晓英.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快乐阅读,2013(12).
[3]梁亚民.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学周刊,2015(17).
吴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