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调整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考试,独立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5 14:07
摘要:当代大学生有独立感强、好胜心强、表现欲强等特点,应当引导大学生们跳出小的自我实现、克服掉不当的自我实现,树立学业自我,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引导到学业成功上来。
关键词:自我实现;自尊;学业自我
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言谈举止之间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大学生所处的青年中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从中学时期紧张的学习、考试中解放出来,开始充分地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和确立自我,校园环境所提供的多维文化氛围,又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可能性,因而这个时候也是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高涨与丰富时期。大学生自我实现发展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独立感强。大学生的独立感表现为:总是喜欢向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和教师宣布自己独立自主的要求,激烈地阐述自己的主张;喜欢独立思考和行动,不喜欢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希望自立和自制,不喜欢旁人过多地干涉;等等。
第二,好胜心强。好胜心是指个体争取成功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学习、社会工作、文体活动、恋爱就业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竞争的气氛,大学生上进心强,自信心足,血气方刚,满怀激情,这些都是大学生具有强烈好胜心的原因。
第三,表现欲强。对于自己已具备的某方面能力与优势,则喜欢不住地去展示,就像唱歌好的人好唱歌,打球好的人好玩球,玩牌精的就喜玩牌一样,大学生们一旦某方面具备了优势,就喜欢在某方面多多表现。另外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学生会事务,喜欢组织与控制,喜欢参与社会活动,尽量利用机会表现自己,这是大学生权利欲的表现。
对于仍然以学业为主的大学生来讲,就面临着许多自我实现诱惑的干扰,也容易被各种即时自我实现冲动所左右,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确保学业总目标的实现,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大学生们应当首先掌握自我实现需要的概念,明确各种形式,才能有的放矢,采取正当的自我实现策略。
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的能力与力量的展示与发挥倾向,通过这种展示与发挥,克服与战胜了困难、折服与控制了更多的力量,从而体验到自我伸展的乐趣。自我实现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追求意图与行为通畅自由,针对困难与力量的逆反与战胜的心理,和对外在力量的支配与控制欲等。在众多的自我实现表现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自我实现的侧重点,一种自我实现心强了,就会取代或削弱其它种类的自我实现。因而对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引导应当侧重于理智有益的实现观树立上。
第一,跳出小的自我实现即时满足,追求更大的自我实现。由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强烈,急于表现,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的自我表现而分心,缺乏一种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精神。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延迟满足,主要是抵制一些让人分心的小的自我表现行为,不要拘泥于现场具体环境中的自我实现,不要在乎几个人当中的对你的看法,要跳出宿舍、班级乃至学校的对你自我能力的评价,追求一种更高的更长远的自我发展。
大学生能够不被小的自我实现诱惑,增强抵制力,关键是不要害怕失败,自尊心不要太敏感与脆弱。不把外部成就视为自尊的惟一指标,乐于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不为一时的成败毁誉所左右,自尊心就不易受伤害。有的学生把自己的价值与外部成就紧密联系起来,并成为他们自尊的惟一标志,因此,他们害怕失败,时时担心自尊之损。缺乏内在价值感正是大学生不能跳出小我追求大我的原因。
第二,克服掉不当的自我实现冲动,采取一种更理智的自我实现行为。盲目独立与逆反心理,是自我实现的不当状态。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好夸夸其谈、吹嘘炫耀,好注重外表包装、抛头露面等,这是虚荣心旺盛的表现。虚荣心是借用外在的、表面的、他人的荣光来弥补内在的、本质的、自己的荣光之不足,以期赢得外界的关注和尊重。有的人好争论抬杠、固执己见,好文过饰非、强词夺理,这是一种脱离客观事实的心理上的自我提高,是自我实现心理防御机制恶性发展的原因。有的大学生逞强好胜,事事要争,不注重自己的实力精力,这是自我实现多极化发展的现象。有的大学生违章乱纪,故作不羁,逆反心严重,这是自我实现中过分独立,追求意志自由在作怪。这些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不良形式,不光浪费自己时间精力,影响学业和身心发展,而且有时也会误人误己,这些不良不当的自我实现冲动都应当克制住。
第三,树立学业自我,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引导到学业成功上来。自尊心是指要求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维护一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荣誉感等密切联系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好强、不甘落后的心理十分突出,尊重满足与否所引起的情感反应也十分强烈。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心理行为源于自尊的作用,学习动力之一就是维持一定的自尊。自尊心被认为是最强烈的一种内驱力,对于调节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能力。
虽然大学生的自尊意识的成分众多,林林总总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自尊意识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些成分对于某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他会经常审视自己的这些方面,但是,对另一个人来说,这些方面可能一点也不重要,以至于他几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方面。因此,每个人的自尊都是独特的。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有学习自我,社交自我,外貌自我和运动自我。这些自我在每个具体的人心事所占份量是不同的,占的份量越重的,个体就会越加以关注和保护,占的份量越轻,个体就会越不在意,甚至忽略。大学生应当以树立学业自我为主,其它自我为辅的自我观,要把学业自我摆在中心位置,要看重自己的学业表现,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一旦大学生树立了学业自我观,也就把自我实现需要与学业直接挂上了钩。当学业不如人时就会有羞耻感和自尊心,奋起直追,实现满足学业延迟满足那部分自尊意识。
谌廷潮 王晴 杨丽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