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例谈

  摘要:随着教育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学校教育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逐渐引起学校、家庭的足够重视。施教的形式已不仅仅满足于专业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问题,更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学科教学和其他活动之中。这样,既确保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又使他们形成了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一、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又必须合作的社会。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与成人一样,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一旦培养与引导失误,心理问题随即出现,进而影响其学习、生活与发展。

  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青少年个性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如偏激、嫉妒、暴躁、敌对、自卑等,大多数和自我意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强弱两极分化的倾向和不平衡性。在过强倾向的学生中较多地存在着不接受批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爱出风头,和同学关系紧张,自私自利,自控力差,感情用事等。在过弱倾向的学生中,又存在着依赖性强,没有主见,自卑,孤僻,怯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如一些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某些错误,但在实际中却难以克服;有的自我体验积极,但又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而表现出自负或固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形式中的一个特殊音符。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能否奏效?是施教者们当初共同的疑惑,历经实践,几经探索,在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我原本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郁郁寡欢的女孩,有话总是憋在心里。遇见不公的事啊,别人不在乎,我却气得不得了。同学说我倔,父母嫌我闷。我也常常责怪自己不够开朗。都说‘泰山难移,性格难改”。事实却不然,如今的我已不是那个‘闷葫芦’了,而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孩了。说心里话,我的变化完全功归于我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时刚老师。

  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间了,时老师把我带进了他的哪个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心理咨询室。那一次温馨的交谈让我至今难忘。“当烦恼和困惑的时候,请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布满阴云,也不要把自己封存起来,更不要抛弃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应敞开你的心扉,让世界走进来,让快乐走进来,让美好走进来……豁达一些,开朗一些。”虽然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那些话的意思,但从时老师微笑的脸上,温情的眼神中我也能猜出几分。自那日起就说不清我去过多少次那间小屋了。

  这学期期中考试过后,由于我的成绩不理想,心里感到很郁闷,我又不好意思和别人讲,脚步不由自主地又迈进了那间小屋。时老师和往常一样热情地接待了我。不愧为心理咨询师啊!他一眼就看出了我的来意。他从‘失败是成功之母’谈起,到“吃一堑长一智”为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我感动,一句句肺腑之言让我震撼。我听得津津有味,心悦诚服,真的好似一股清泉缓缓流入我的心田啊!从那时起,我真的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战胜自我了……从此,我的心灵之窗逐渐开启了,淡淡的阴云也随之散去,心灵真的开朗了,豁达了,性格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您说,我怎能不感谢我的老师、我温馨的‘家’呀!”

  虽说这是一个小学生心里话的道白,却真实地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同时也证实了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教师的责任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做到:

  1.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使更多孩子学会学习、思考、交际、合作,学会体验分享快乐,懂得共担责任。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是不同的,知识能力和整体品质也有差异,仅靠课堂教学使他们达到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困难的,要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课外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

  2.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乐的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面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环境里,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从容做起,自发地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谁都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3.教学生学会沟通。“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对话的距离,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经历,或者谈谈自己的生活感想,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从而达到释放情感,表达喜怒哀乐的目的,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全人格。

  4.激学生敢于奋斗。“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腊梅吐清香”,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5.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十分脆弱的,教师一句挖苦的语言,一个怒气十足的眼神,甚至一个不理智的动作,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其心理受到创伤,情绪受到压抑。久而久之导致性格发生变化心理产生病变。如果我们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都是那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都能吸引学生,就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就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6.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融洽了,才能让心声开放,使心灵飞翔,才能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做到把爱和关怀送给别人。形成完美的性格,健康的心理。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共享灿烂的阳光,每一个可爱的生命都会因拥有健康心身而茁壮地成长的。

  参考文献

  [1]王雁;唐志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探索——提高小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研究报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5期

  [2]姜思思;刘文佳;;小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小组工作干预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9期

  时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